一二九运动结束后,卜荣久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春,受党的派遣,弃学回到蓟县参加革命工作,积极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发展抗日救国会组织。在龙湾完小、龙山小学、段甲岭完小、龙山太平庄民办中学等地,以教师身份为掩护,宣传抗日救国。为了便于开展革命活动,1937年2月,他与王少奇二人在自家西厢房合伙开设一个诊所,以给人看病为掩护,开展抗日救亡活动。他们采取“穷人看病,富人花钱”的办法,穷人看病尽量少收或不收药费,富人看病则加倍收费,迅速团结了广大劳苦群众,半年多的时间在板桥周围20余个村庄普遍建立了抗日救国会组织。
七七事变不久,蓟县被日军占领。1937年10月12日(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卜荣久和张筱蓬、王少奇、徐智甫、王磊、铁华等各地党组织负责人,以登山为名,在县城东南的翠屏山举行中共蓟县县委秘密会议。会议明确提出党的工作重心是:加强宣传动员,积极组织力量,在全县各地建立抗日救国会,为武装暴动创造条件。会后,卜荣久等人,奔走于蓟县城乡和各地农村,秘密开展抗日宣传和组织工作,使蓟县抗日斗争形势日益发展。1938年4月4日,卜荣久又参加了中共蓟县县委在盘山千像寺召开的县委扩大会议。会议总结了前一段抗日救国会的工作,决定为抗日武装暴动作准备。会议宣布成立蓟县抗日救国会总会,任命卜荣久为总会主任。千像寺会议后,抗日救国会组织迅速发展壮大,武装暴动准备工作全面展开。卜荣久带头说服家人,卖掉4亩稻地,购买枪枝弹药。为武装暴动准备武器。在他带动下,许多士绅和知名人士纷纷表示要以民族大义为重,有钱出钱,有枪出枪,有的还动员自己亲属和朋友参加抗日,革命形势越来越好。
1938年6月,宋时轮、邓华率领的八路军第四纵队挺进冀东,一路夺关杀敌,声威大振。冀热边特委决定利用这个时机,在八路军配合下于7月中旬发起冀东抗日大暴动。为落实特委指示,中共蓟县县委于7月5日在塔院栗树沟召开了紧急会议,卜荣久参加了这次会议。会上,冀热边特委委员丁振军传达了特委的指示,确定7月16日为冀东抗日大暴动统一行动的时间,并拟定蓟县暴动队伍组成后,编为冀东抗日联军第五总队,会议还指示卜荣久和王少奇二人负责准备暴动所需的命令布告、标语传单、关防印信、收枪收据、队伍臂章、医疗药品等事宜。会议结束后,卜荣久和王少奇夜以继日地投入了这项准备工作,并迅速完成了任务。7月14日,三区抗日救国会首先在邦均打响武装暴动的第一枪。与此同时,卜荣久与县委书记王崇实、知名人士商香阁,以城内简易师范、第一高小师生以及城南板桥一带、城北白马泉一带的救国会员为骨干,组建了抗日联军第五总队,共100多人。随后,他参加并具体领导了蓟县抗日大暴动。10月,卜荣久随八路军四纵撤往北平西部,在清水参加整训。整训之后,卜荣久与马力一起被分配到昌平、延庆、怀柔一带,作开辟新区的工作。1939年8月,任昌(平)延(庆)怀(柔)联合抗日县县长。1942年,进入晋察冀分局党校学习。1943年6月,随军转战冀东,任蓟(县)遵(化)兴(隆)联合抗日县县长。1944年4月,又调任中共冀热边区行政专员公署秘书长。同年9月15日,日伪军发动秋季“扫荡”,集结了6万兵力,实行奔袭合击,野蛮抢粮。按照蓟遵兴联合抗日县政府发出的在全县范围内开展破坏敌人交通要道、阻止敌人“扫荡”活动的指示,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带领该县军民反“扫荡”,给日军以沉重打击。
1944年,八路军冀热辽军区任命卜荣久担任军区卫生部政治委员。10月中旬,中共冀热边区特委、地委、县委和行政公署、社会部、卫生部三级干部会在丰润县张庄子召开,会议传达贯彻晋察冀中央分局关于“迎接东北大反攻”的指示。卜荣久参加了会议。10月16日这天,会议刚开始,据各路侦察员汇报,遵化地区有日军几百人在铁厂围攻“扫荡”;东边的杨店子敌人据点也增加了五六百日伪军;南面的丰润县城和臻子镇据点,都新增加了部队。敌情十分紧张。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冀热边特委组织部长周文彬、副部长吕光宝等决定,立即离开所在地向杨家铺、李庄子、夏庄子转移。晚上6点出发,半夜大队人马到达杨家铺李庄子。特委住在李庄子,十七地委书记丁振军率领的一区队四连住在夏庄子,卫生部和各县干部住在杨家铺。不料第二天一早,即17日,驻华北日军独立混成第八旅团5000余人突然包围了李庄子。警卫部队扼守村口,掩护机关干部转移到杨家铺,日军又包围了杨家铺。情况万分危急,继续转移已不可能。周文彬下达突围命令。卜荣久沉着镇定,一面注意观察敌情,一面指挥身边的人员撤退,并照顾随行的伤员。当撤退到山坡下时,卜荣久不幸腹部中弹,壮烈牺牲。1957年,蓟县人民政府将卜荣久遗骨安葬在盘山烈士陵园,供后人纪念和瞻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