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俊武,汉族,1927年3月17日出生于北京,祖籍福建省长乐县,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6月毕业于北京大学工学院化工系,1949年12月参加工作。
陈俊武历任石油工业部抚顺设计院和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工艺室副主任、工艺室主任、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院长、公司经理、技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顾问等职。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据《中国石化报》报道,陈俊武中学时期就对化学知识产生了浓厚兴趣。1944年,17岁的陈俊武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大学工学院化工系。1946年,读大学二年级的陈俊武到抚顺人造石油厂参观,第一次见到了日本人丢弃的一直没有投产的煤制油生产装置。国家石油石化工业落后、处处受制于人的窘况对他产生了巨大冲击。他当即立下誓言:一定要投身石油石化工业,用己所学为国家和民族振兴贡献力量。
为了心中的石油梦,4年大学生活,陈俊武把青春岁月全部融进一张张书页和笔记之中。“外面的春天与我何干,最重要的,是要让内心充满芬芳。”陈俊武在日记中写道。
毕业前夕,陈俊武以《化学工程与我——俊武求知旅程之一段》为题,把自己几年来的学习笔记整理装订,分成18类,各包以封皮,加起来竟有20厘米厚。
大学毕业后,陈俊武前往辽宁抚顺,从事人造石油项目设计与生产,以解国家燃料油极度匮乏的燃眉之急。当时的人造石油厂,技术资料匮乏,生产条件简陋。陈俊武一头扎进车间,废寝忘食,与技术专家和老工人一起克服重重困难,接连完成蒸汽喷射器、蒸馏加热炉等技术革新任务,并逐步成长为一名青年技术骨干。
1956年4月,陈俊武加入中国共产党。“从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那一天起,我就做好以身许党许国、一生献身科学的准备了,无怨无悔!”陈俊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