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经历:老人自述,我原名王绪欣,1927年初生于安徽阜阳三十里铺镇王寨一个没落的地主家庭,1941年小学毕业后考入安徽四临中。校长徐淮,主任叶廷昌。阜阳的安徽第四临时中学,原来是旅2中学,就是现在的阜阳一职高上学,当时学校有很多都是从山东、江苏那边逃亡来的学生。
1944年,小日本打到了咱们阜阳的五十铺,距离我们这里很近。后来,小鬼子掉头南下了,没有进阜阳城。当时,老百姓听说小鬼子要来了,吓的四处逃难。听到小鬼子来了,我们青年学生非常愤慨。
1944年秋,蒋介石号召爱国知识青年从军抗日保家卫国。学校说愿意上学的上学,愿意当兵的当兵。当时我17岁,身高、体重均不达标不够条件是在同班臧传汤、杨树森等多位同学的帮助之下虚报年龄弄虚作假了身高体重,方能勉强通过了面试。
阜阳籍学生与鲁二临中鲁、苏籍学生,共收三千多人,1945年初动身西去汉中受训,多次辗转豫皖边境,只因日军阻断西去道路,只好从临泉南下六安毛坦厂,编入青年军202师独立团,我在独立631团3营7连4班,班长臧传汤,后来我是班长,团长是个麻脸,其他团营的领导人名都已不祥,训练不久日本投降,我们都成了没上过战场的兵了。
1946年初631团到安庆编为宪兵教导第一团,632团到芜湖编为宪兵教导第二团。三月份开始训练,又是立正、稍息。不到三个月,青年军复原令下来,六月一号为复原节,复原去向有三:1留军、2从政、3复学。原阜阳四临中学的学生大多复学。高三学生回校办了毕业证书被保送大学,公费照顾,如王尚礼(三塔人)上了同济大学医学院眼科,李怡堂上了安徽大学数学系等。在杭州和嘉兴两地各设青年中学与青职两所,青年中学只收高二一个年级,未能录取的一律上专职学校,我和臧传汤、杨树森、姚文明,景钧玉五人上了杭州青年中学,校长贾宜斌。1948年高中毕业,有三人考上工费供应,臧传汤浙大园艺系,杨树森广州大学文学系,我上了上海财政学院。凡是没考取大学者一律编为豫干大队驻嘉兴待命。1948年底,贾宜斌大队长带着他们起义投诚解放军,进了莫干山,景钧玉就是其中一个。
1949年,上南京、上海先后解放,蒋介石逃跑,公费没有了,家乡也解放了,无奈我改名王荫山报考了华东军政大学,继续学习军事知识,才读一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处需要人,第一届军大生提前毕业,我被分配到福建军区后勤政治部宣教科任文化教员,10兵团司令叶飞,政委张鼎丞。从扫盲到小学、中学一直搞教学工作,直到1956年转业,转业志愿“回家乡教书”,在阜南师范学校错化为右派,平反后到朱寨区中学任教,1988年中教一级职称在四十里铺中学离休,又成了一名没有上过战场的解放老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