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10月,抗战胜利后延庆县党政机关同志合影(前排左二为姜国亭)。
年过90的姜国亭,回想起自己亲历的抗战岁月,仍是兴奋不已。1940年,19岁的他是村里第一个入党的。第二年,凭着出众的才华和踏实的干劲儿,被提为中共昌延县第六区区委书记。在他记忆中,那时抗日战争正进入最艰难的阶段,他们每天和日伪军打交道,在延庆川上演了一幕幕敌后抗战的精彩好戏。
坟里住人窑中避险
在延庆川地的村庄,日伪军经常用夜间包围、拂晓前逐村逐户搜查等手段,抓捕区、村干部,同时进行人力和资源掠夺。在抗战最艰苦的阶段,天天都要和敌人打交道,姜国亭和同志们枕戈待旦,白天黑夜鞋都不脱,一身衣服穿一季,随时随地都准备战斗。冬春季节,没有青纱帐的掩护,他们就在一些群众基础好的村庄,发动群众,利用村外边的土坎、村内的碾子、炕洞等挖洞,与敌人进行隐蔽的周旋。
有时候还住在坟里。六区有个团山村,村里有的隐蔽洞挖在坟地里。先找一个适当的地方挖坑,从坑边挖出一个出入的孔,坑里铺上草,上面用木头和秫秸封顶,再掩上土堆成坟丘,中间用秫秸秆做一个通气孔,上插白纸幡伪装成坟头,供人出入的孔口则盖上一块石板。晚上,姜国亭和区、村干部们进“坟”休息、开会,第二天早晨村里放好岗哨,确定安全后再叫“坟”里人回村。这样度过了无数个夜晚。
独山脚下的盆窑村,因村民自古以盆窑制陶为生而得名。全村40余户人家齐心抗日,县区干部常到该村住。村里也挖了许多隐蔽洞,烧陶用的盆窑成为天然、巧妙的藏身之处。1942年春天,一个晴朗的日子里,姜国亭同县政府秘书张子丰正在村边小河沟里洗衣服,村支部书记郭存田气喘吁吁地跑来,说永宁伪满洲军从团山向盆窑来了,快要进村了。这时跑是来不及了,郭存田说:“快回家进洞吧!”郭存田家中的隐蔽洞挖在碾盘底下,出口通到烧盆的窑内,用盆盖着。他们往南跑,敌人往北来,他们前脚进洞藏好,敌人后脚也进了村。一个营的伪满洲军要在村里驻下吃饭,村支书家也驻上了,姜国亭和张子丰清楚地听到东北口音的说话声。不知过了多长时间,直到听见郭存田喊他们说:“出来吃饭吧,敌人走了。”二人才松口气,从洞里出来,吃上了扣在盆里留给他们的白面烙饼。待伪满洲军全部走远,全村丝毫没有走漏风声。
乔装打扮智擒特务
1943年夏天,旧县和白草洼两个敌伪据点的部队换防。两据点中间有个三里庄村,是抗日堡垒村,村中建立了抗日两面政权(形式上支应敌人,实际为抗日服务)。一天,村里来了两个特务,他们利用伪军换防的机会,到三里庄村让人给米粮屯、大柏老等村送条子要钱,不照做就向敌人说这些村的坏话。之后,他们就在伪甲长家中坐等。
消息传到了住在村里的区委,姜国亭算好了时间,在他们吃饭的时候,带领区干部和村里的民兵,化装成伪甲公所要钱粮的人,手拿算盘、斗、口袋等,进入了伪甲长家。一进门,正巧撞上伪甲长的儿媳在外屋炒菜,她一见姜国亭一行人,一下也没认出来,姜国亭大摇大摆地进了屋。进屋一看,特务正在喝酒喝得不亦乐乎,见姜国亭他们进去,抬眼看到是伪甲公所的人的打扮,便没有理会,继续吆五喝六、推杯换盏。他们没想到的是,来人一声“不许动”,便三个人抓一个,将他们摁在了饭桌上抓走了。
写信劝降拔除据点
六区还曾创下利用说服教育“攻”下一个日伪据点的战绩。白草洼据点在村后山头上,驻有60多名伪警,其地形条件很不利于攻打。此前,区委通过该村一个姓王的伪甲长给山上的伪军送信,进行宣传教育;游击队民兵用地雷封锁了据点上下山的道路。
1944年初,十团和县大队进驻白草洼村,通过平北军分区参议员张华亭与伪军的旧关系,写信劝服这伙伪警察投降;并说明他们愿意当八路军的可以当,愿意回家的就回家。基于区委长期政治攻势奠定的思想基础,慑于十团已近逼据点的威力,伪军表示愿意投降,并请张华亭到据点面谈具体事宜。经过商谈,伪军在炮楼上乱放了一阵枪,扔了一阵手榴弹,把炮楼点着了,制造了八路军攻打的假象,就下山来缴了武器。其中有少数几个趁乱溜回了县城。十团首长和县委负责同志对投降的伪军进行了教育,请他们吃了一顿大米饭和白菜炖肉,就按照他们各自的意愿放回家。白草洼据点就这样拔除了。
教育宣传瓦解敌伪
昌延六区干部对各村日伪人员情况摸得很透,如谁表现如何、如何进行争取工作等都进行分析,然后通过各种关系进行争取瓦解工作,颇有成效。
伪旧县大乡长苏某是旧县村人,是姜国亭长久以来教育争取的对象。1943年冬的一个夜晚,姜国亭带着干部随平北十团三个连队驻在了旧县村,对该据点的伪军展开了政治攻势。全副武装的十团部队围着据点正步行军,并唱着《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歌曲,睡梦中的伪军都惊醒了。队伍走了一会儿,原地停下来,把小炮、机枪架上,对伪军和伪大乡的人员进行宣传教育,告诫他们不许欺压老百姓,给自己留后路。土围子上的伪军都在夜色中静静听着。后来,姜国亭和干部们轮流喊话,要苏某出来,看我们的部队能不能打下这个据点,想清楚他应该怎么办。苏某本来对政策早有了解,又久闻十团威名,只好听从命令出城,但又怕开城门后军队冲进去,最后坐在大筐里让人从城墙上送了下来。经过说服教育,他答应不欺压百姓,尽自己力量去应付日本人。后来的实践证明这次政治攻势是起了作用的。
□知识拓展
平北抗日根据地:平郊抗日根据地之一,始创于1938年6月,是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北平、张家口、承德之间的三角地带,东临平承(今北京—承德)铁路,西界平绥(今北京—包头)铁路,包括昌平、延庆、密云、怀柔、怀来、顺义、龙关(今赤城县龙关镇及其附近)、宣化、赤城、崇礼、丰宁(今丰宁满族自治县)、滦平、张北、沽源、康保等县全部或一部,总面积约2.5万平方公里。既是连接平西抗日根据地和冀东抗日根据地的交通要道,又是伪华北自治政府、伪满洲国、伪蒙疆联合自治政府的结合部,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平北十团:全称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10团,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领导下平北地区开展抗日斗争的人民武装,为平北抗日根据地的开辟、巩固和发展作出重要贡献。1940年1月,由华北人民抗日联军与平西游击队一部合编而成,先后隶属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晋察冀军区第12军分区、平北支队、冀察军区第12军分区。全团营以上干部均为大学生,是当时八路军中仅有的知识分子团。主要在密云、怀柔、昌平、延庆等地开展游击战争。
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供稿
■人物小传
姜国亭,1921年2月出生于北京市延庆县,1940年参加革命工作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至1944年任昌延联合县六区区委书记,1945年任延庆县委书记兼县游击大队政委,1949年12月至1953年3月任中共涿鹿县委书记,1953年4月调张家口地委任水利电力部东北勘测设计院副院长、党委副书记,水电部治淮委员会处长、副主任、党委副书记,天津勘测设计院党委书记等职。1983年底离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