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下日军和美军战机的飞行员邢海帆传奇(上)
陈 辉
他是一位被历史忽略的“王牌飞行员”。因为他的身份比较特殊:早期是国民党空军飞行员,后来是人民空军飞行员;抗日战争打的日军战机;朝鲜战争打的是美军战机。
美国在“二战”中把击落5架以上飞机的飞行员称为“王牌飞行员”,后来世界各国空军都认可这一战场标准。人民空军历史上共产生7名“王牌”飞行员,分别是:赵宝桐、刘玉堤、孙生禄、蒋道平、范万章、鲁珉、韩德彩,显然他不在其中。
然而,他击落战机的数量足以成为“王牌飞行员”:抗日战争,炸毁、击落、击伤8架日军战机,其中击落4架;朝鲜战争击落1架、击伤1架美军战机。他击落日军和美军战机共5架,入列“王牌飞行员”毫无疑问,完全够格。
他叫邢海帆。他在美国学习飞行,驾驶过30余个机型;他在印度任飞行教官,从印度驾机飞越“驼峰”航线回国;他在中美空军混合团第3大队第28中队任分队长,参加过上海和武汉对日空战,美国总统罗斯福给他颁发荣誉勋章;他任新中国第一个航空队队长、开国大典空中受阅总领队;他任志愿军空军飞行团副团长、二等战功荣立者。这些数不清的传奇经历,本文将一一展现,娓娓道来。
对日空战:他击落击伤炸毁日军战机8架,获得美国总统罗斯福颁发的团体荣誉勋章。
1945年1月期间,武汉上空,飞机的轰鸣声、航弹的轰炸声、机枪的扫射声混杂在一起,美军战斗机、国民党军战斗机、日军战斗机在空中混战在一起。在这激烈的中美对日军的空战中就有邢海帆驾驶的战机。
“飞虎队”资料照片
参加对日空战的是中美空军混合飞行团,又称中美空军联队,它是中国最高军事当局接受美国将军陈纳德的建议,于1943年10月成立。中方空军是第1、第3、第5大队;美方人员是美国陆军航空队的成员和一部分“飞虎队”的飞行员。各大队由4个中队编成。从司令部到各级指挥层,都有相应的中、美双方的指挥官。中、美空军双方官兵并肩作战,参加了对中印缅战区日本侵略军的战略反攻。开始,第3大队不断出击日军后方海南、香港、九龙一带,扫荡日军海运与军事设施,屡获战果。
1944年4月,在航校担任教官的邢海帆再三请求,终于如愿调入了中美空军混合团,在第3大队第28中队任分队长。
当时,日本航空兵在中、美空军的联合打击下,由强变弱。中国空军的作战目的,主要在获得战场上的空中优势,以减轻陆军遭受日军的空中威胁。所以,运用兵力侧重于以歼击机部队主动出击,强行轰炸扫射敌之重要基地。为了对抗日军在河南的攻势,第3大队以梁山、安康为基地,频繁出动,袭击日军地面目标,阻击日军地面攻势,邢海帆多次参与了出击任务。
1945年1月上旬,日军航空兵在华中地区集结的力量,准备进行灭亡前的垂死挣扎。为了打击日军空中力量,中美空军混合飞行团,组织了3次较大规模的空中进攻作战,出动各型飞机近1000架次,分别对武汉王家墩、徐家棚、南湖等3个日军机场进行突袭。当时,邢海帆两次带队参加主攻突击队,任务是攻击机场上和机堡里的日机。
为了达成突然袭击的效果,空中机群要进行夜间攻击,并在交战之前始终保持无线电静默。担负攻击的飞机上都携带两捆带降落伞的炸弹,这种炸弹便于在低空投掷,专门用来破坏飞机和杀伤人员。
第一天空袭作战,邢海帆率队飞临徐家棚机场上空,借着照明弹的光亮,他们发现20多架日军轰炸机整整齐齐地排列在停机坪上,机身上还盖着蒙布。正在这时,耳机中传来“开始攻击”的命令。
电影《无问东西》
邢海帆驾驶P-40N战斗机勇敢地率队冒着日军猛烈的防空火力,朝着停在地面的机群俯冲下去,邢海帆一阵猛烈的航空机枪扫射之后,火光、浓烟顿时笼罩了整个停机坪。
硝烟散去,邢海帆又率队进行第二波补充攻击,机翼下两枚500磅炸弹投向目标。在这一次攻击中,仅他一人就炸毁3架日机。
第二天,邢海帆又驾机出动,突击日军南湖机场。在空战中他与日军战机进行了生死搏斗,先后击落2架日机,但所驾驶的飞机被日军地面防空火力击伤,中弹14处,他驾驶着受伤的战机顽强地飞回基地。
第三天,邢海帆换了架飞机继续参战,率分队担负空中护航任务,但没有遇到日机。
在前两天对日军机场的攻击中,邢海帆取得了击落和炸毁日机5架的战果。中美联合空军在连续3天的空袭中共击毁日机71架,击伤57架,从此日军在武汉地区的空中力量基本被消灭。
1945年4月上旬,邢海帆又参加一场大规模的空中进攻作战。任务是远程奔袭日军在上海各机场的轰炸机,配合美军在琉球群岛的登陆作战行动。当时,日军航空兵从上海出动轰炸机和自杀敢死队性质的“神风”攻击机,轰炸美国海军舰艇和登陆部队。
此时,邢海帆所在的第3大队换装了40多架美国最新型的P-51“野马式”战斗机。4月1日7时,邢海帆率队从陕西安康基地起飞,经湖北、安徽、江苏,历时4 个小时,飞临浓雾弥漫的上海上空。邢海帆奉命率队冲向江湾机场,发现一架日机正在跑道上强行起飞。他抓住战机,立即瞄准攻击,日机中弹起火,坠地爆炸。
电影《无问东西》
邢海帆拉起战机后又与日机进行空中格斗,他抓住一架日机,按下航炮按钮,连续攻击,看着机舱外一架冒着黑烟的日军战机向地面坠落,邢海帆兴奋地在无线电话中大声呼叫:“又击落一架!又击落一架!”作战行动持续了3天,邢海帆获得击落2架日军战机的战果。
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邢海帆参加过数十次对空、对地作战行动,先后驾机击毁日本占领区的20多个火车头,炸毁日舰数艘,击毁、击落、击伤日机8架,获奖章、勋章多枚,他所领导的分队受到当时美国总统罗斯福颁发的团体荣誉勋章,他晋升为国民党空军上尉军衔。
开国大典:他担任人民空军第一个飞行中队长,兼任第一分队队长,空中受阅总领队。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隆重举行,此时的邢海帆担任中国人民空军第一个航空队代理队长,空中受阅的总领队。
朱德总司令(左一)在南苑机场检阅飞行队。
1949年3月,中共中央从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迁入北平。5月4日,国民党军空军从陕西汉中起飞6架B-24型轰炸机,对北平南苑机场进行轰炸,造成飞机、房屋毁坏和人员伤亡。6月,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指示军委航空局,迅速组建一支航空作战中队,负责北平的防空。
8月15日,人民空军第一个飞行中队在北平南苑组建,下辖2个战斗机分队,1个轰炸机分队,1个地勤分队;装备P-51型战斗机6架,蚊式、B-25型轰炸机各1架,PT-19型教练机2架。当年9、10月,又从中国人民解放军航空学校调入一批空、地勤人员和作战飞机,编成3个战斗机分队、1个轰炸机分队。10月,增编1个运输机分队,装备C-46型运输机2架、C-47型运输机1架。飞行中队的组建,标志着中国人民解放军从此有了空中作战力量。
飞行中队开始由徐兆文任中队长,后来邢海帆代替受伤的徐兆文担任了队长。原来,徐兆文在河北省霸县上空进行飞行训练时,因发动机故障,浓烟进入座舱,被迫跳伞,飞机坠毁。徐兆文跳伞后又因靴子撺落,脚被刚刚收割后的高粱茬戳伤,只好由邢海帆代理飞行中队长。
人民空军第一个飞行中队成立后,除担任首都防空任务外,还接受了开国大典空中受阅任务。于是,邢海帆不仅担任了飞行中队的代理队长,还担任了开国大典空中受阅总领队兼第1分队队长。
人民空军第一支飞行中队部分飞行员合影
参加开国大典受阅的飞行员,由军委航空局从全军范围挑选。这些精挑细选的飞行员由三部分人组成:空中受阅总领队邢海帆以及赵大海、谢派芬、毛履武、王玉珂是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空军飞行员中发展的地下党员;方槐、安志敏是长征结束后选派到新疆学习的老红军干部,林虎、孟、姚峻、王思泽、王洪智则是八路军、新四军选派到东北老航校学习培养出来的第一批飞行员;刘善本、杨培光、谭汉洲、阎磊、任永荣、徐骏英、杨宝庆、杜道时、邹耀坤等,是国民党空军飞行员中的有识之士,于建国前夕驾机起义。
邢海帆参与了开国大典空中受阅计划的制定,经上级修改批准后的受阅方案是这样的:受阅飞机共17架,飞在前面9架P-51战斗机分为3个分队,每个分队3架飞机,组成3个“品”字队形。第1分队长由受阅飞行总领队邢海帆兼任,左右僚机为孟、林虎;第2分队分队长是杨培光,左右僚机为阎磊、王延洲;第3分队分队长是赵大海,左右僚机为谭汉洲、毛履武。
开国大典空中受阅编队
紧接着是两架“蚊”式轰炸机组成的第4分队,组成“一”字排开的队形,分队长是邓仲卿,僚机飞行员为王玉珂;第5分队由3架C-46运输机,组成一个“品”字队形,分队长为刘善本,飞行员有谢派芬、王洪智、杨宝庆、徐骏英、姚峻、邹耀坤、王恩泽等;第6分队由1架L-5通信联络机和两架PT-19教练机,组成一个“品”字队形,分队长方槐,领航员曲衍椿,安志敏、杜道时为左僚机,任永荣和姚维涛为右僚机。
邢海帆过去学过领航,于是,他找来了一张五万分之一的北平地图,权作航图。在图上用尺子量了又量,航线终于标定了,飞机在通县双桥铁塔处会合,分出高度,编好队形,再飞往天安门。9月23日,邢海帆带领各分队的领队驾机在天安门城楼上空作实地检阅航线的试验飞行,结果得出P-51飞机从通县双桥镇进入点通过天安门后,再转飞天安门的时间为7分半钟,并对地标有了清楚的了解,这对正式确定受阅飞行的航线、速度和时间起了关键的作用。
在预演试飞时,周总理发现邢海帆领队的战斗机飞行速度快,各分队编队距离4分钟的时间太长,遂改为1分半钟。后来,周恩来总理看到预演后还提出:领队的9架战斗机飞行速度快,在通过天安门后,可以加大速度在复兴门上空作右转弯,沿西直门、德胜门、安定门、东直门,再转向建国门。当飞机到达东单上空时,正好与受阅第6分队的教练机相衔接,再次通过了天安门上空。 这样,9架加17架,共有26架飞机参加受阅飞行,弥补了受阅飞机数量少的问题。邢海帆按照周总理的建议进行了飞行训练,终于实现了这一目标。后来外电报道,开国大典中共有26架飞机通过天安门广场。
有一次邢海帆率队试飞时,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正在中南海举行,周恩来正在大会主席台上讲话,飞机轰鸣声使正在聚精会神听报告的代表们开始交头接耳,有点坐不住了,他们以为是国民党军的飞机来空袭了。周恩来立即察觉到了,笑着告诉大家:这是我们自己的飞机,他们在保卫我们的政协会议;同时,他们也在训练,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做阅兵准备。顿时,一阵欢呼声盖住了周恩来总理的声音,代表们热烈地鼓起掌来。
政协代表的担忧,其实也是现实问题。当时参加开国大典的空中受阅编队还担负着首都战备值班任务,万一在受阅时,国民党军飞机乘虚而入,轰炸天安门广场,那将是一场震惊世界的灾难。
开国大典受阅前飞行队在南苑机场待命
1949年8月15日,飞行中队成立后20天,9月5日就正式担负北平防空作战任务,每天保持2~4架战斗机昼夜值班。为了北平防空和空中受阅两不误,邢海帆根据阅兵总指挥、代总参谋长聂荣臻的指示,研究采取了两条措施:一是把开国大典空中受阅的时间安排在下午4点,3点开国大典开始,根据以往国民党军飞机袭击北平都是上午出动,中午返回;二是受阅时带弹飞行,邢海帆共安排了赵大海、阎磊、王玉珂和邓仲卿这4名飞行员的受阅飞机带实弹参加了受阅,一旦在受阅时遇到国民党飞机来袭,直接投入战斗。
各种受阅方案和应急作战方案确定后,邢海帆率领飞行中队在南苑机场上空,开展夜以继日的空中苦练,他们以南苑机场东西跑道假想为天安门,作检阅航线的飞行训练,结果各分队的距离仍然保持不好,致使分列式过程中,显得不紧凑,邢海帆组织大家开会研究,并在地图上作业标出航线、地标,计算出时间、距离、空速等数据。然后,要求各分队的领队听到他发出的命令时,均按照规定的速度、地标、时间、航线,再参照当时的情况飞行,试飞结果证明各分队间的距离在原来的基础上可再压缩半分钟,1分钟的间隔就完全可以了。
9月28日下午,各分队长机根据新研究的结果,在邢海帆的率领下,在天安门上空实地又进行了一次预演。虽然有一架飞机预演时因无线电不好,受到一些影响,但通过预演证明整个受阅飞行方案是正确的,是可以成功的。
邢海帆带领开国大典受阅空中梯队即将起飞。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北京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当日凌晨5点,邢海帆率领参加空中受阅的飞行员就进入了南苑机场的各个岗位,担任战斗值班的飞行员已做好了随时升空的准备。下午4时,受阅指挥部下达了南苑受阅飞行梯队起飞命令。邢海帆率领参加受阅的17架飞机,按预定计划让速度小的教练机、运输机先起飞,P-51战斗机、“蚊”式飞机殿后,依次起飞,在通县上空编队集合,盘旋待命。
16点35分,无线电里传来“空中受阅开始”的命令。作为“领头雁”的邢海帆,立即带领空中编队飞向天安门,17架飞机分成6个分队,由东向西依次通过天安门上空,接受党中央、毛泽东主席的检阅。邢海帆领着机群,平展双翼,握紧驾驶杆,一丝不苟地操纵飞机飞越天安门上空。天安门城楼上,毛泽东主席频频挥手致意,其他党和国家领导人也翘首含笑仰望。广场上30万军民挥舞着帽子、手帕、围巾整个广场形成了欢呼的人潮,沸腾的海洋。
通过天安门上空后,邢海帆按照原定方案率9架P-51飞机,右转弯,绕北京城墙飞行,衔接在第6分队教练机的后面,再次通过天安门,天衣无缝,场面无比壮观。
当晚,邢海帆和受阅飞行员应邀到北京饭店参加了盛大的国宴。当刘少奇副主席、周恩来总理看到身着飞行服的邢海帆时,都称赞说:“你们飞得好!”席间,朱德总司令兴奋地说:“今天我成了真正的三军总司令了!”看到通过天安门广场上空的受阅飞行编队,连一些外国记者都惊呼:中共一夜之间有了自己的空军!
完成受阅任务后,飞行总领队邢海帆撰写了总结报告:“10月1日早上5点钟,飞行员、机械员都到达机场了,一面严密警戒着敌人来捣乱我们的开国大典,同时又热盼着毛主席、总司令来检阅我们,我们把作战的飞机放到起飞的位置,随时准备升空作战。14点时,受阅的飞机滑到准备线,16点奉命起飞,先是6、5分队先起飞,然后是4分队,1、2、3分队起飞,全部按规定高度在通县双桥上空盘旋待命,16点35分,第3号塔台命令我们空中分列式开始了,总领队受命之后,即通知各分队准备陆续进入。此时,天气不大好,在3000英尺高度有薄碎云块,P-51飞机穿云而过,第2次P-51飞机通过时,云渐低,长机改变高度,在2500英尺通过与最后的第6分队亦能衔接,直至16点41分,各分队通过完毕,空中分列式结束,全部安全降落在南苑机场,继续担任空中警戒。6分队3架小飞机受阅后,还担任摄影及宣传品的撒放任务。”
由于,邢海帆带领的飞行中队做好了应战的充分准备,国民党空军没敢轻举妄动,开国大典平安无事。
完成开国大典空中受阅任务,是邢海帆人生的第二大辉煌。之后,他人生的第三大辉煌——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空战,来到了他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