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年仅19岁的祝榆生,考入了黄埔军校。
1938年入延安抗大学习参加革命,曾任八路军115师司令部参谋、股长、山东滨海军区司令部科长、山东军大处长、副部长。战争期间根据战斗需要,创造和改进了20余种武器和战斗器材,在战斗中发挥了很大作用。
1947年立大功一次。
1948年1月在组织迫击炮敌前试射时,右臂被炸断。
1950年9月,出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
1952年后,历任解放军高级步兵学校部长,炮兵工程学院、华东工程学院副院长,第五机械工业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兵器工业部科技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中国兵工学会第十届理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一届理事和军事系统工程委员会第一、二届副主任委员,中国空气动力学研究会第一届副会长。
1955年5月被授予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二级解放勋章。
1959年祝榆生进入哈军工炮兵工程系(二系)任副主任。
1960年二系从哈军工分出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工程学院后担任教育长、副院长等职务,主要分管教学科研工作。
1960年授予大校军衔。
1975年调五机部兵器科学研究院任副院长,主管科研。
1984年1月,祝榆生被国防科工委任命为新型主战坦克总设计师。为新型坦克的研制工作做出了卓越贡献。80年代中期,兵器工业总公司承担的ZTZ99式主战坦克(通称三代主战坦克)的研制和生产任务,由于缺乏适合该任务的人才,仍起用了当时早已年过退休之时且已年满66周岁的老人祝榆生担任总设计师,再继续承担总设计师的重要职责。坚持一直到定型、生产。 [2] 他先后历任华东工程学院副院长、兵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兵器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等职。被任命为三代坦克总师的那年,他已经66岁。
1984年,在北京西郊槐树岭,祝榆生带领手下的科研人员悄然展开了一场鲜为人知的国防高科技攻坚战。研制期间,祝老经常要夹着十几斤重的资料包奔波于各个试验场地,由于没有右臂,行走有时会失去平衡,祝榆生这些年跌过多少跟头,他已经记不清了。
1990年,祝榆生在去包头协调有关技术问题的路上又重重地跌了一跤,他顾不上胸口的剧痛,一只手抓住公文包,乘坐颠簸的汽车如期赶到会议现场。持续了几个小时的研讨结束了,祝老艰难地扶着桌沿,连站起来的力气都没有了。随行人员这才发现了异样,把祝老强迫送进了医院,这才发现72岁的他已经摔断了三根肋骨。
2009年7月,在中俄“和平使命”联合军演中,中国最先进的第三代主战坦克99式坦克的改进型成为中方最受瞩目的武器装备,这是三代坦克自1999年问世以来首次驶出国门,而在这次军演中,它也凭借出色的表现证实了之前人们对其卓越性能的种种猜测,不愧为我国陆军装备的“军中神”。
2005年获“兵器工业科技发展终身成就奖”。
2005年被授予“兵器工业科技发展终身成就奖”称号。
2014年10月2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
2019年9月,获得“最美奋斗者”荣誉。
“祝榆生是用特殊材料制成的人”,这是所有了解祝榆生的人们的共识。
关于工作,祝榆生置病残身体于不顾,却在科学研究中爆发着令人惊叹的能量。他身边的工作人员深有感触地说:“祝总每顿饭只吃一两多粮食,真不知道他的精力是从哪里来的。”
对待同事,祝榆生平等友善。不少从事三代坦克研制的工作人员都是夜以继日、任劳任怨,他们用朴素的话语表达着对这位总师最真挚的敬意:“看在您老人家的面子上,我们没有奖金也要干好!”
对待生活,祝榆生奉行节俭。由于一只胳膊做饭不便,祝榆生的食谱上经常出现的就是面包、方便面、剩菜剩饭。
对待住房,祝榆生甘居陋室。水泥地板,白粉墙壁,祝榆生却在这里数十年如一日工作不辍,思考不息。由于房屋冬天阴冷,考虑到老人的身体,祝榆生的女儿曾经趁他出差时给邹家华写了一封信,希望组织上能够换一套条件稍好的房子。祝榆生得知此事后,除了将女儿严厉责备一番外,还亲自向邹家华另写了一封信,并请求将原信退回。
作为三代坦克总师,祝榆生绝对有资格站在褒奖的浪尖。但他却像当初平静地接受任务时一样,默默无闻地退到了聚光灯之外,不带走任何功名的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