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从来不穿上将军服。”
赵尔陆女儿赵珈珈回忆道,当记者问她是何原因时,她将父亲的原话说了出来。
“为了革命的胜利,我们牺牲了太多的战友,无数革命同胞战死沙场,他们哪一个都不比我差,我算老几?”
关于这个问题,赵珈珈小时候就问过,她印象很深刻,因为有时候会看到和父亲见面的一些战友会穿将军服,但那时候自己小,父亲说的她也不懂。后来长大了,赵珈珈自己看了1955年9月27日在中南海怀仁堂的授衔仪式,她发现所有人的面色凝重,很多将军眼角流泪。这一刻,她才明白父亲为何从不穿上将军服。
目前网上看到的赵尔陆上将军装,女儿赵珈珈表示,这都是后期合成的。因为当年总政治部编撰将帅名录时,赵尔陆并没有穿将军装拍过照片,所以就用赵尔陆上将的脸部,其他上将的衣服和军帽合成而出。
这也是赵尔陆一生当中唯一的一张上将礼服装,很多人都说特别帅。他也是1955年授衔的上将当中唯一没有军职,更没有赫赫战功的上将,然而其他授衔的将军对此毫无异议。
关于赵尔陆上将,其实无论是网上资料还是书刊都是非常少的,原因在于他多次拒绝写回忆录,因为战友牺牲的情景历历在目,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 。
但是我认为这样一位上将应该被后世人知晓,他的革命传奇事迹更应该被传颂,因此,经过两天的资料搜集和整理,终于可以下笔了。
1905年,赵尔陆出生于山西省原平市三泉村,和别的开国将军不同,他不是篾匠、铁匠、农民出身,而是书香世家。祖父是清朝时期的举人,曾经当过县官,赵尔陆出生之后,祖父非常疼爱,亲自教他读书写字。
父亲赵嘉骥也是个秀才,虽没有做官,但一直从事教书讲学工作,传道授业解惑,母亲勤劳务实,这样的家庭在那个年代还是被人羡慕的。
只是好景不长,赵嘉骥夫妇相继去世,失去双亲的赵尔陆难以接受。后来家道中落,热爱读书的他家里却没有一个人支持,两个哥哥更是让他别读书。
1922年,阎锡山为了巩固自己在山西的地位,广招人才,甚至出资在太原办学校,而且规定第一届考生录取者,学费全免。当时全省报名人数过万,但名额只有几百人,赵尔陆得知后决定试一试,毕竟这是他唯一的升学的机会。
想法是好的,可走出门却发现自己连路费都没有,哥哥执意让他跟着经商,表示不资助。赵尔陆便向堂兄借来100个铜板,不坐车,自己足足走了两天两夜才到太原。
胜利参加完考试,因为参与人数太多,阅卷批改需要时间,所以拟定至少要一个月后才能出结果,为了能在太原待下去,他每天只吃两个烧饼一碗水度日。到了后来连住店的钱都没有,店主几次三番要将他赶走,他只能一直推脱,终于等到发榜那日看到自己的名字。
为了笼络这些优秀的考生,阎锡山派车接每一个考生。要知道,一万多人里被录取的几百人,哪个不是有才华的。
店主见到这一幕,赶紧擦擦手走上前说道:“小兄弟,你欠我的钱我一个也不要了,以后来住店都免费。”
这一刻,他第一次感受到世态炎凉,这一年才17岁。
在太原进山中学,赵尔陆勤奋好学,尊师重道,每次成绩都是名列前茅。
学校是最能接受先进思想的,1926年,受学校的影响,赵尔陆加入了西北革命同志同盟会。
随着革命活动越来越多,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全国陷入恐慌,阎锡山自然是配合蒋介石的行动,一时间,大多学生和共产党人被逮捕,赵尔陆也在名单之内。
在老师的建议下,赵尔陆由太原辗转到武汉,在这里他见到了林伯渠,林伯渠让他去当兵,他认为赵尔陆定有一番作为,为此还亲笔写下介绍信。
进入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教导团的赵尔陆,随着部队先后到九江、南昌,最后在南昌参加起义,这是他人生当中第一场战斗,接受了战争残酷的考验后加入中国共产党。
加入共产党,他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跟着朱德、陈毅等人抵达闽粤赣湘一带,参加湘南起义。
因为善于管理后勤事务,担任了红四军第28团辎重队队长,先后参加大柏地、长汀等一些列战斗,为巩固和扩大苏区作出重大贡献。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为了摆脱困境,开启了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征。
赵尔陆跟随红一方面军一路抵达陕北,在他的记忆中,长征是极其艰苦的,他看过无数人在雪山冻死,当时军队缺少棉衣,又买不到布和棉花。经过观察,他发现当地有很多羊毛,于是组织购买一批羊毛,让大家利用这批羊毛织毛衣、毛裤还有帽子等。
毛主席看后高兴地说道:“你这样可解决大问题了!”
后来终于到了陕北,组织上第一时间让他去抗日红军大学学习,作为干部,他的任务相当重要,他要带领部队到敌后建立根据地。
那时候组织上会给高级指挥官介绍对象,眼看着赵尔陆都32岁了,可媳妇都还没有。
经过对比,组织上发现郭志瑞女同志比较合适,她当时是在延安通讯学校学习无线电。
一天,郭志瑞的直属领导直接带着赵尔陆前来,两人见了面,领导当面给赵尔陆一顿夸赞,说完就直接开口:“你愿意与赵尔陆同志建立家庭共同生活吗?”
一时间,郭志瑞小脸通红,许久说不出来话。确实,如此直接的牵线工作,比起陈赓大将差得太远了,但凡是个女生,这种情况下怎么会同意。
果不其然,郭志瑞直接说:“我不愿意!”
“不愿意总有个理由吧?”
“他眼睛小!”
一句话让领导哭笑不得,赵尔陆眼睛虽不大,但也不属于很小的那种,这明显是找借口了。领导也比较了解郭志瑞,见她红着脸,从她看赵尔陆的眼神可以看出,她并不讨厌他。
之后领导的举动让赵尔陆都有些惊讶,他让两名士兵直接将郭志瑞从炕上架了下来,之后连行李、衣服一起送到了赵尔陆的窑洞里。
一路上,郭志瑞也不反对,两人在众人的几句祝福下成了婚,连个喜糖都没有。
结婚后,两人被组织安排到晋察冀开展抗日工作,这里在当时已经被日军攻占,危险程度可想而知。
在这里,赵尔陆的第一个儿子出生,因为要指挥工作,赵尔陆便将自己的儿子寄养在当地的一位老乡家里。本就是敌占区,日军经常扫荡,老乡带着小孩东躲西藏,最后在一处山洞,赵尔陆儿子因为生病夭折了,才七个多月。
夫妻二人失声痛哭,可能是命中注定。1940年,当赵尔陆第二个孩子即将降世时,郭志瑞却难产了,足足两天两夜没有生出来,她自己都已经奄奄一息。
赵尔陆在外面干着急,突然有个士兵前来报告,说组织让他去前线处理战事,在这样的的情况下,赵尔陆身体僵了一会儿,随后翻身上了马,朝着郭志瑞在的房间看了一眼,含泪说道:“你们给她准备后事吧……。”
第一个孩子夭折,第二个孩子就算豁出命来也要生下来,在这样强烈的信念下,郭志瑞将孩子顺利生了下来,可是女军医发现孩子已经浑身青紫,无论怎么拍打都没有反应,原来孩子在肚子里就已经憋死了。
此后,郭志瑞因为生完孩子后,没有及时给伤口消炎,最后感染,从此不能再生育了。
而文中开头提到的赵珈珈则是两人领养的小女孩。
后来郭志瑞回忆,她对着女儿赵珈珈说:“当年你父亲直接丢下那句话就上了战场,说实话,作为妻子,我心里是真的难受,可是我理解他。”
据赵珈珈称,父母在一起三十多年,两人很恩爱,互相帮助互相理解,母亲也并没有责怪父亲。也许这就是硝烟战场上的爱情,可叹、可敬。
抗日战场上处处都有赵尔陆的身影,作为八路军供给部副部长,他东奔西走,只为给军队筹集武器弹药和军需物资,多次解决军队的燃眉之急,为部队作战提供了充足的后勤供应。
尤其是在内战爆发后,赵尔陆除了参与指挥解放华北等战役,几乎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军工生产方面,大多数战役后勤保障工作都是由他负责。
1952年,随着抗美援朝战争逐渐激烈化,志愿军的武器装备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毕竟以国内的军工生产以及维修能力,远远提供不了前线的需求。为此,毛主席亲自点名让赵尔陆到北京商量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会议上,毛主席让他亲自负责组建第二机械化工业部,那些原本分散管理的军事工业全部交由他负责。一时间,国防工业开始启动,赵尔陆让全国工厂积极生产抗美援朝所需要的枪支弹药,另一方面让一些军工厂加速修复损坏的枪支。
从长征开始,作为文化人,他的目光一直在如何强化军事工业上,武器强国,若不是落后于其他国家,日本弹丸之地又岂能入侵?
在他接手建设现代军事工业时,几乎是一地烂摊子,军工厂设备简陋,国民党遗留下来的工厂早就被他们破坏殆尽,作为毛主席亲点的共和国国防工业第一任部长,他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
为此,他特意前往苏联,到莫斯科参观兵工厂,这一看完全刷新了他对武器设备的认知,当时莫斯科兵工厂的枪炮武器装备在中国几乎见都没见过。苏联嘴上说卖给中国的都是最先进的,事实上在中国的那些武器,苏联早就已经停产。
在参观的路上,他当即发怒地问苏方负责人:“这是怎么回事?”
“其实这也是上级早就定下来的。”
这一刻赵尔陆的内心更加坚定,无论如何也要发展中国现代化军事,不然还要面临挨打。之后他要求参观苏联的航空工厂和研究所,但是被苏联负责人拒绝。
没来之前,所有人都以为苏联真的是无私援助,可事实上,经过这次访问和参观,赵尔陆说他们一直都有所保留,提供的技术资料也不完善。
坐在办公室,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如今国防工业落后的面貌,最终只能靠自己。
靠自己就需要人才,中国地大物博,难道就没有人才吗?随后他下令,让中国大专院校与科研单位以及军工厂结合在一起,由原本主要仿制生产开始升级到自主研发和生产实践相结合。
经过赵尔陆的努力,中国第一代制式武器定型了,之后他又将目光投向电真空、光学、航空工艺等方面,提高国内自主设计能力和技术水平,仅仅几年的时间,中国国防工业焕然一新,一批批专业研究所和产品设计所拔地而起。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授衔仪式在中南海怀仁堂举行,赵尔陆被授予上将军衔,他没有军职,更没有赫赫战功,然而当这个一直在幕后工作的将军站到台前,现场所有上将无一人提出异议。
1959年,国庆10周年首次阅兵,不看不知道,这一次让所有参观的将军大为震惊。
当时受阅部队中,有中国自己生产的冲锋枪、轻重机枪、迫击炮、100高射炮、122榴弹炮、152加农炮以及战车防御炮。除此之外,还有国产的战机和坦克,这一次阅兵,让无数国人为之震撼,许多将军感慨,如果当年有这些武器装备,敌人会输得更惨!
首次国庆阅兵,也代表着中国军队武器装备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可是强国之路没有丝毫放松,在第一届全国人大会议上,中央决定由赵尔陆担任第一机械与第二机械工业部部长,将所有民用机械工业和国防工业让他全权负责。
这一次,赵尔陆换了侧重点,主张生产高质量的军工产品,他说:“之前因为外部环境原因,迫切需求武器,重点在产量,如今必须将质量作为重点,如果军工产品质量不行,这就是帮了敌人,是犯罪!”
只是抓质量这一问题,因为特殊原因并未实现。
1961年,赵尔陆重新上任常务副主任,协助罗瑞卿管理国防工业,罗瑞卿得知后,立即说道:“国防工办的日常工作主要是赵尔陆同志在搞,他有经验。”
国防工办成立后,拟定于1965年爆炸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其实早在这之前,赵尔陆就在研究研制、试验核武器的工作,因为当时毛主席说过:“原子弹就那么点大的东西,没有那东西,人家就不把你当回事,不如我们就搞一点原子弹、氢弹,我估计有10年完全可以完成。”
这个计划拟定之后,中央领导一致同意,周总理更是提出“先抓原子弹”为重点,让所有人将精力投入这个课题,随后周总理找到赵尔陆,让他务必带领工作组研制第一颗原子弹。
为此,赵尔陆又开始了东奔西走的工作,他一直奔波于北京、甘肃、青海等地,身体状况急剧下降,这工作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又紧张又劳累,加上高原缺氧,赵尔陆经常头晕胸闷,多次引起心脏病复发,可他依旧站在第一生产线。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点,在中国西北罗布泊上,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中国人无不欢呼雀跃,原子弹的爆炸,让中国人有了安全感,更有了自己的核盾牌。
听到新闻广播时,赵尔陆上将高兴的像个孩子,他立即把所有人叫来,一起分享喜悦。
原子弹爆炸成功,毛主席对赵尔陆大为称赞,当即表扬:“你现在也是内行了!”
“下一个爆炸的将会是氢弹!”
“好啊!”毛主席高兴地回答。
有了原子弹,赵尔陆又将目光投入三线建设,他对周总理提出,加快人造卫星工程研制工作,并在会议上提出成立人造卫星地面观测系统管理局。
当年秋天,赵尔陆便带领大家到西南西北地区,在这些地方勘察。为此他们足足用了3个月,从甘南翻过秦岭到陕西汉中,又冒着雨季在有泥石流阻塞的公路上收集数据。当赵尔陆等人行至陕鄂豫三省交接处时,恰好遇到汉江发大水,一连被困4日,进退不得。
武汉军区得知后,要求派直升机接他们回来,赵尔陆说:“坐飞机还叫什么踏勘?我们来这里就是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
就这样,他们一直等到洪水退去后才出发。三个月的时间,赵尔陆查阅了各个地方的历史文献,并且实地勘察了地形、地貌、水系、人口等情况,为三线建设工厂的布局提供了有利条件。
只是周恩来深感赵尔陆身体状况不佳,多次劝他多休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可赵尔陆始终认为落后就要挨打,在苏联的场景历历在目,战争带来的伤害至今让人难以忘记,他要做的就是在死神手里抢时间。
赵尔陆工作,争分夺秒到什么程度,说出来现代人几乎没人相信。他吸着氧气躺在床上召开党委常委会,女儿赵珈珈流着眼泪看父亲讲完,立刻跑上去抱住他说:“爸爸,你休息吧!”
他却叮嘱女儿:“你回家后也要在学校好好学习,多看看毛主席的著作嘛!一寸光阴一寸金,别总把时间浪费了。”
1967年,赵尔陆和女儿赵珈珈还有妻子郭志瑞,一家三口开开心心地吃了一顿饭,饭后赵尔陆说自己还有工作。临走前妻子女儿还叮嘱他记得休息,未曾想这竟成了他们最后一次见面。
1967年2月1日,赵尔陆在深夜进了自己的办公室,直到第二天上午9点,国防工办的机关人员见赵尔陆一直没出来过,之前他们也很少打扰他,可这次时间确实有些长。当工作人员推开门,却发现赵尔陆坐在了平时加班的小床上,身体微微前倾,头已经快垂到膝盖,手里还夹着一根香烟,手指被香烟烧的焦黄。
看到这一幕,工作人员赶紧跑过去,却发现赵尔陆已经离世,时年62岁。
国防工办的人得知后,都沉浸在伤痛之中,一代名将就此离开人世。就在此时,突然一阵电话声响,秘书拿起电话,是周总理打来的,电话那头:“让赵尔陆立即去中南海休息!不准他参与工作。”这是周总理想要以军令来要求赵尔陆执行。
秘书缓缓地将赵尔陆在几个小时前离世的消息告知,周总理这才轻轻地放下了电话,心情复杂不能平静。
赵尔陆戎马一生,自参加革命以来,没有一刻是轻松的,他将毕生的精力献给了党和人民,为国防事业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在赵尔陆逝世4个月后,中国第一颗氢弹也在西北地区爆炸成功,这是国防事业的再一次进步,然而赵尔陆却看不到这冲天的蘑菇云了,他的汗水与泪水在所有国防科技人员的笑容中展现。
仅以此文纪念赵尔陆上将,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而已,今日之幸福来之不易,不忘先烈,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