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前,他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战士,冒着枪林弹雨,率先渡过长江,在敌人的防线上“撕”开一个缺口,荣立一等功。
64年前,他复员回到家乡,投入社会主义建设大潮,为家乡水利建设全力奉献。
26年前,他眼部旧伤复发,被迫摘掉左眼球。为了不给国家添麻烦,他将住院发票全部撕掉,不让家人找公家报销。
1920年6月出生,高安市大城镇洲上村村民,从小家境贫寒,家中兄弟七人,他排行老七。正逢乱世,他的六个哥哥或被日本人杀害、或被抓壮丁,全部一去不复返,家中仅剩他这个小儿子。
1948年,陈训杨被迫到国民党部队当兵。四个月后,他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编入第二野战军16军46师尖刀团——138团。 [4]
1949年4月,为争取早日解放新中国,我军决定以百万大军发起渡江战役,夺取国民党的政治经济中心。当时,长江风大浪高,上级决定成立一支300多人的“突击队”,为大军开路。300多人的突击队,到了对岸只剩下50多人,陈训杨就是其中之一。
1952年,陈训杨随部队入朝参战。在朝鲜期间,他先后参加了朝鲜西海岸反空降、抗登陆作战和1953年夏季反击作战等。
1955年4月,结束了浴血奋战的岁月,陈训杨由国防部批准复员。
1960年,组织上将陈训杨调到黄沙苗圃工作,他却主动申请放弃了“铁饭碗”,回到大城洲上老家,当起了普通农民。
1978年,在大城高邮补修堤坝时,58岁的陈训杨仍然吃苦带头、奋勇争先,他的事迹在乡间广为传扬。
1993年,七十多岁的陈训杨左眼旧伤复发,将眼球摘除,共用去医药费630多元。 [2]
从1955年复员到现在,陈训杨一直牢记杨得志将军的话:立功不要骄傲,要再接再厉,以普通党员的身份投身家乡建设。在复员后的60多年里,陈老一直深藏功名,在家乡带领群众埋头搞社会主义建设。即使在人生遭遇重大不幸的时候,也没有放弃一名共产党员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