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报到

登录
首页
人民英雄纪念碑
英烈名录
英雄名录
抗疫英雄
寻找英雄

俞翰西

职务: 医生

家庭地址: 浙江省嵊州

出生日期:1902-10   逝世日期:1935-4

牺牲地点:贵州省紫云坡五里牌

详细事迹

旗帜|俞翰西:血洒长征路 铸就英雄魂

2021-04-22 11:18浙江新闻客户端

俞翰西是一名医务人员,他以精湛的医术、深厚的理论和忘我的精神,为红军医治疾病、培养学员。长征路上,他在为伤病员检查时突遭敌机袭击,中弹牺牲……



俞翰西(1902~1935),字捍西,嵊州市甘霖镇(原中南乡)苍岩村人。1933年2月,俞翰西加入红军,次年10月,随红一方面军长征,在中央干部休养所任医生,为董必武、徐特立、谢觉哉、邓颖超、贺子珍等中央领导担任保健工作。1935年4月,部队在贵州紫云坡五里牌卸装休息,在为伤病员检查时,俞翰西突遭敌机袭击,中弹牺牲。





1902年,俞翰西出生在嵊县中南乡苍岩村。苍岩又叫乌岩,曾是嵊县中南乡政府所在地(后来又改为嵊县第二区苍岩乡),是嵊县辛亥革命和反袁斗争时期光复会的一个重要据点,有“一千烟灶,八百‘强盗’”之说。



清光绪年间,俞翰西的父亲俞兰浦曾就读于东湖通艺学堂(龙山法政学堂前身,清宣统元年,会稽举人陶濬宣有感于“国兴于治,治端于学;非自强不足为国,非育才不足自强”,将独力捐资创办的东湖通艺学堂改办为绍兴私立法政学堂);民国初年,又随同村的俞芝祥(辛亥革命志士)去绍兴稽税局谋生。俞翰西的胞姐凝陆,与余姚叶运隆结婚。叶运隆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曾在北京大学、之江大学以及云南、江西南昌等地大学任教,支持并资助俞翰西求学。这样的家庭背景,为俞翰西日后成长提供了充分的滋养。他勤奋好学,尊敬长辈,乐善好施,在县城剡山小学读书时,省吃俭用,把节约下来的膳费救助一位外乡孤苦老人。



1920年6月,嵊县中学毕业后,俞翰西考入浙江公立医药专门学校(浙江大学医学院的前身);1924年毕业后,在江西省九江医院任医生,两年后晋升为医务主任;1932年,调任国民党第十八军五十二师五团卫生队长。



1933年二三月间,经黄陂、草台岗两次伏击,红军歼灭国民党军3个师,俘敌1万余人,打破了国民党军队对中央根据地的第四次“围剿”,俞翰西和六团的卫生队长孙仪之,师部军医处李延年、李鸿才等四名医务人员也在被俘人员之中。



当时红军缺医少药,医疗资源和人员匮乏,当红军首长得知他们是医生后十分高兴,当晚就由红三军团的宣传部长找他们谈话,真诚劝说他们留下来干革命,为红军服务。俞翰西他们通过观察,一致认为一个天下两个样,深深地感到红军与国民党部队的不同:这里官兵平等,红军才真正是为老百姓打天下的军队。于是,俞翰西等四人毫不犹豫地留下来参加了红军。



第二天,当地红军又派人将他们护送到红军总卫生部,当时除李鸿才被安排去别处工作外,其他三人均被分配到红军第一所军医学校——红军卫生学校任职。学校领导发给他们每人每月60块大洋的津贴费,这在当时的红军中已是很高的待遇了。



民政部颁发的烈士证书





中央党校、红军大学和红军卫生学校是当时中央苏区的三大红军学校。红军卫生学校校长由中央军委总卫生部长贺诚兼任,王斌任教务主任,在该校任教的已有医大、医学院毕业的李治等四人,医科大学毕业又富有临床经验的俞翰西、孙仪之、李延年三人的加入,给这所学校在卫生医疗工作和教育工作方面增添了新的力量。



俞翰西在红军卫生学校主要负责皮肤科和鼻咽喉科的课程,工作极端认真负责。那时的教职员工作非常辛苦,每天除编写教材、按时上课、辅导学员、批改作业、给伤病员看病外,还要参加种菜、养鸡、上山挖草药和烧炭等劳动;晚上还经常碰到老百姓深夜急病求医,有时要忙到很晚才能休息,第二天继续坚持正常上课,但他从无怨言。



在教育上,俞翰西更是一丝不苟,对学员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耐心解答。他讲课时因嵊县口音较重,有些学员听不懂,他总是不厌其烦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直到学员点头说“听懂了”才放心;有时把学员难懂的内容摘要写在黑板上作提示,或者课后抄到纸片上交给学员供参考,想方设法让学员“都会了”。



在日常生活中,俞翰西成天乐呵呵、笑嘻嘻的,与同事、学员们以诚相处、关系融洽,像一位宽厚的兄长。碰到没有油灯的晚上,他就和大家一起摆“龙门阵”,讨论医学上的问题,或讲几个有趣的小故事,逗得大家笑声不断。除了认真完成教育和医疗任务外,他还在红军这个革命大家庭中严格要求和锻炼自己。他常常这样说:“为了救国救民,虽艰苦也愉快,即使流血也甘心!”



俞翰西以精湛的医术、深厚的理论和忘我的精神,为红军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学员,其中部分学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成为医务界的高级领导人。





1934年10月,红军卫生学校改编为教导队,随红一方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长征。行军途中,环境艰苦恶劣,战士营养不良,导致伤病员很多,医务人员的工作更为繁重。由于药品缺乏,在部队休息时,俞翰西还经常到野外寻找草药,精心治疗,为许多患皮肤病的战士解除了痛苦。



红一方面军到达湘、黔、桂交界的贵州黎平时,教导队将一部分学员分别送回原部队,教员和部分学员分配到中央纵队干部休养连当医生。干部休养连有两个连的编制,纵队第二梯队司令员、政治委员何长工兼任干休连连长,李治任医务主任,俞翰西分配在一连当医生。干部休养连的主要任务是为党中央和红军高级干部及其家属和伤病员治病,其中有董必武、徐特立、林伯渠、谢觉哉、贺子珍、邓颖超以及罗炳辉的爱人等,有时毛泽东、周恩来也和他们一起行军。俞翰西深感工作责任重大,千方百计地照顾好中央首长,精心护理其他病伤人员。



组织上深知俞翰西工作辛苦,便派了一位姓陈的同志照顾他。有一次,小陈因脚痛掉队,一到宿营地俞翰西就扶他躺下,为他烧水洗脚治伤。俞翰西热情、认真、负责的工作精神,深得干部休养连同志们的赞许。





1935年4月,遵义会议之后的第三个月,长征队伍到达贵州省紫云县五里牌一带大山下,准备卸下伪装,就地休息。干部休养连医务人员李治、俞翰西招呼大家坐下,准备给伤病员检查病情时,空中突然传来一阵轰鸣,两架国民党飞机飞临上空,俯冲扫射。干休连的同志立即分散隐蔽,只听见邓颖超高声叫喊:“李治、俞翰西,快到我这里来隐蔽!”他俩抬头一看,那边有一块石崖遮着,是个较安全的去处。他们刚想冲过去,但是已经来不及了,敌机向他们疯狂地俯冲扫射,他俩马上卧倒躲避,可是一颗罪恶的子弹掠过李治的头发,射中了俞翰西的头部。



敌机狂轰滥炸后扬长而去。李治立即爬起来查看俞翰西的伤情,并大声呼喊:“俞翰西!你醒醒,你醒醒!”然而,俞翰西已经双目紧闭,方盘脸上浓黑的胡子淌满了鲜血。他再也听不见战友撕心裂肺的呼喊,看不见硝烟弥漫中革命同志的身影。他永远地离开了与他并肩战斗的战友们。



干休连的同志闻讯赶来,心情异常悲痛,他们为失去一位好医生、好战友而难过。他们把烈士的遗体安放在一块大石板上,盖上白布和树叶,沉痛默哀致敬。





俞翰西1932年最后一次离开嵊县时,他的儿子俞刚生才4岁。此后,家人就跟他失去了联系。俞翰西生前很少谈及家乡和亲人,战友们也不知道他是哪里人,所以他牺牲的消息一直没有传回家乡。俞翰西牺牲后,他的战友李治(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孙仪之(曾任解放军后勤部卫生部长)等同志,一直没有中断对烈士亲属的寻找。1986年,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50周年之际,李治去探望病重的战友孙仪之,两位老人又深情地谈起寻找牺牲的战友俞翰西亲属之事,此时的孙仪之突然想到一件事:“在长征路上,俞翰西偶然说起过,现在我略有印象,他好像是浙江嵊县人。”两位老战友决定靠这点线索,寻找俞翰西的亲人,谁知一个月后,孙仪之也因病逝世。



线索很模糊,但毕竟是线索。于是李治抱着一线希望,给浙江省委组织部写信,要求查找老战友俞翰西的亲属。省委组织部转省委党史办查核,省党史办又将任务移交给嵊县党史办。嵊县党史办同志怀着对烈士极端负责的精神,经多方努力终于在烈士的家乡找到了其独生子俞刚生。此时,离烈士牺牲已经整整过去了51年。



王斌为纪念俞翰西烈士题词



 



1987年,58岁的俞刚生应父亲的战友之邀赴北京相会,在老红军们的讲述中,才知道父亲离嵊后的一些情况。曾和父亲同在一个卫生连的战友王斌(解放后曾任中国医科大学校长兼政委、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副部长),为怀念俞翰西专门作了一首《颂长征·俞翰西烈士万古流芳》:“长征两万五千里,万水千山记犹新。泸定桥下凶涛吼,夹金山上遇雪崩。枪林弹雨无所畏,饥寒交迫更不奇。血汗浇开山河笑,天安门上挂国徽。”并将此诗写成条幅赠送给俞刚生留念。随后,组织上经过仔细调查、访问俞翰西烈士曾经的战友和学生——李治、王斌和学生卢永克、钟有煌(卢、钟为当年红军卫校学员,卢曾任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党组成员、自治区人民医院院长,钟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校长)等人的回忆和证明,终于了解到这位嵊县英烈生前鲜为人知的革命经历。



1987年12月,浙江省人民政府追认俞翰西同志为红军烈士。1988年2月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为其颁发了革命烈士证书。


其他英雄

  • 肖真 湖南省邵阳市城步苗族自治县公安局法制大队原一级警长

  • 曾瑞阳 机电舱段兵

  • 唐章洪 志愿军特等功臣

  • 毛简青 中共早期革命烈士,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宣传教育家

  • 蔡松松 民警

  • 张叔平 革命烈士

  • 黄敏 护士

  • 苏宁 团参谋长

  • 刘杰 辅警

  • 萧华 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上将,优秀领导人,杰出的政治工作领导者。历任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委员、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总干部部部长、中央军委副秘书长、总政治部主任、中央军委常务委员;军事科学院第二政治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