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12月11日,钱学森出生于上海,籍贯浙江杭州。
1929年9月,考入国立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 [152]
1934年6月大学毕业后,考取清华大学公费留学生。
1935年9月,进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此前到杭州笕桥飞机场和南京、南昌飞机修理厂实习1年。
1936年9月,转入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在世界著名力学大师冯·卡门(von Karman)教授指导下,从事航空工程理论和应用力学的学习研究,先后获航空工程硕士学位,航空、数学博士学位。
少年钱学森(摄于1917年)
1938年7月至1955年8月,钱学森先后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助教、讲师、副教授,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副教授、教授,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教授和喷气推进中心主任等职,从事空气动力学、固体力学和火箭、导弹等领域的研究。
钱学森在美国学习工作期间,始终心系祖国,密切关注国内局势变化,决心早日学成报效祖国 [149]。
1948年,他为了准备回国,退出美国空军科学顾问团,辞去海军军械研究所顾问职务。新中国成立后,他回国的心情更加急迫。
1950年夏,为返回祖国,他向加州理工学院提出回国探亲,但临行前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拘捕,遭受无理羁留达5年之久
1955年6月,钱学森摆脱特务监视,在写给比利时亲戚的家书中,夹带了给时任全国人大会副委员长陈叔通的信,请求祖国帮助他早日回国;在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下,经过中国政府的严正交涉和国际友人的热心援助。同年8月,王炳南在中美大使级会谈中以钱学森信为依据,迫使美国政府不得不允许钱学森离美回国;同年10月8日,钱学森一家乘船离开美国后抵达香港并过境,回到中华人民共和国 [1] [149]。
1955年11月起,钱学森为筹建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开展工作。
1956年,获年度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1956年1月,担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
1957年,被增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57年9月,钱学森作为科学技术顾问随聂荣臻赴前苏联访问,为中苏新技术协定的顺利签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149]。
1959年11月12日,经杜润生、杨刚毅介绍入党,钱学森正式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 [82] [150]。
1960年2月,钱学森指导设计的中国第一枚液体探空火箭发射成功。同年11月,协助聂荣臻成功组织了中国第一枚近程地地导弹发射试验。
1964年6月,钱学森作为发射场最高技术负责人,同现场总指挥张爱萍一起组织指挥了中国第一枚改进后的中近程地地导弹飞行试验。
1965年1月,钱学森同志任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党组成员,主持制定了《火箭技术八年(1965-1972)发展规划》,组织领导地地导弹、地空导弹、岸舰导弹和固体火箭发动机、固体燃料导弹、运载火箭以及卫星研制试验等任务。
1966年10月,他作为技术总负责人,协助聂荣臻组织实施了中国首次导弹与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把国防现代化建设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1968年2月,钱学森兼任新成立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院长,在周恩来总理等的支持下,他努力排除“文化大革命”的干扰,狠抓研究院机构组建、工作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和卫星研制质量,指导地面发射和跟踪测量系统建设。
1970年4月,他牵头组织实施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任务,成为新中国科技发展史上的一座重要里程碑。同年5月1日,钱学森与参加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工程研制的代表一起,在天安门城楼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1970年6月至1987年7月,他先后担任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国防科工委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他全身心投入国防科学技术领导工作,参与组织实施中国导弹航天技术领域重大型号研制和发射试验,并开始从更高层次思考其他领域诸多重大科学和技术问题,提出了许多创新、超前的思想。
1971年3月,组织完成“实践一号”卫星发射试验,首次获得中国空间环境探测数据,为中国研制应用卫星、通信卫星积累了经验。
1972年至1976年,钱学森参与组织领导了运载火箭和洲际导弹研制工作,提出了建立导弹航天测控网概念;领导设计制造了中国第一艘核动力潜艇;组织启动了远洋测量船基地建设工程;指挥成功发射了中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使中国成为继美国、前苏联之后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
1980年5月、1982年10月、1984年4月钱学森先后于参与组织领导了中国洲际导弹第一次全程飞行、潜艇水下发射导弹和地球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发射任务,为实现中国国防尖端技术的新突破建立了卓越功勋。
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1980年至1991年,钱学森先后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主席 [149]。
1989年6月29日,在美国纽约召开的国际技术与技术交流大会授予钱学森“威拉德W·F·小罗克韦尔(Rockwell,Jr.)奖章”和“世界级科学与工程名人”、“国际理工研究所名誉成员”的称号,表彰他对火箭导弹技术、航天技术和系统工程理论作出的重大开拓性贡献 [82]。
1991年5月,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
1991年10月,钱学森被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被中央军委授予一级英雄模范奖章。
1994年,被选聘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
1986年至1998年,钱学森担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七届、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其间曾负责全国政协科学技术委员会的工作。
1999年9月,钱学森被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2009年9月,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149]。
钱学森是中国共产党第九届、十届、十一届、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第二届、三届、四届、五届全国人大代表,政协第二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2009年10月31日,钱学森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