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英雄儿女》里的主人公——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王成,是一个时代的英雄形象。面对敌人,他拿起报话机高喊“向我开炮”的画面,让无数观众热血沸腾。36年前,年仅20岁的韦昌进,在血与火的卫国战场上,毅然作出了与英雄王成同样的选择。
韦昌进,1965年出生于江苏溧水,1983年参军入伍,成为原济南军区第67军199师595团6连一名战士。1985年3月,他随部队参加边境作战。
7月19日凌晨,敌军以2个营1个加强连的兵力,向老山最前沿的我军无名高地猖狂进攻,韦昌进所在排正坚守在这个无名高地上。这是一个凸起的小山包,长约40米,宽约30米,是老山地区我军防御前沿的重要屏障,也是敌人进攻我军主阵地的必经之路。
伴随着一阵阵刺耳的呼啸声,敌人的炮弹密集地在他所在的6号哨位周围爆炸,几百敌人像潮水般拥上来。韦昌进迅速冲出猫耳洞,他的右锁骨和左大臂负伤,但他顾不上包扎伤口,和战友一起打退了敌人的进攻。
就在他刚撤到猫耳洞口时,敌人的炮弹又接踵而至,他头上的钢盔瞬间掉落,韦昌进下意识摸了一下眼睛,手掌碰到了一个肉疙瘩,左眼眶里空荡荡的,他意识到,左眼球被打出来了。来不及考虑,韦昌进一把把眼球又塞回了眼窝里,拉起受伤战友就往洞里跑。这时,韦昌进的右胸又被击中,右臀部也被削去了一块肉。
在猫耳洞里,韦昌进昏了过去,过了很长时间才被爆炸声震醒。他艰难地爬到洞口,一边观察敌情,一边向后方报告。通过他的情报传递,我军一连打退敌人8次连排规模反扑。
战斗进行到下午,韦昌进身边的4位战友相继倒下,增援队伍一时上不来,他自己还在不断流血,这是他只有一个念头:人在阵地就要在!
敌人又扑了上来,情况危急,他迅速拿起报话机,对排长大声喊:“敌人上来了,就在哨所周围。为了祖国、为了胜利,向我开炮!向我开炮啊!”
几分钟后,炮弹骤雨般砸向阵地,打得敌人死的死、逃的逃,阵地保住了。
在坚守阵地的11个小时内,韦昌进全身负伤22处,左眼、右胸被弹片击穿,由于伤势过重,在后方医院昏迷了7天7夜。医生从他身上取出22块弹片,至今仍有4片留在体内。
战后,韦昌进荣获一等功,被称为“王成式的战斗英雄”。
从战场归来后的30多年里,他时刻牢记自己是普通一兵,严格自身要求,严守纪律规矩,认真履职尽责,在历任岗位都作出了突出成绩。
他始终不忘初心,义务作事迹报告和宣讲辅导500余场次,用自身经历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
2017年,韦昌进成为首批“八一勋章”获得者。2018年,被授予改革先锋称号,并获评保卫改革开放和平环境的战斗英雄。
获得“八一勋章”时,韦昌进说,这次荣获勋章,让他想起了以前的战友,他是代表了当年参战的战友们获得的这个奖项。在以后的日子里,无论在什么岗位,都要保持冲锋陷阵的战斗姿态,肩扛责任和使命干工作,不愧对组织、不愧对荣誉、不愧对自己。(□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