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红色革命时期,吉安曾是著名的革命圣地。在我党的鼓舞宣传下,吉安人民踊跃参军入伍,战争年代曾有近五万人加入革命队伍,跟随红军出生入死,南征北战。
血肉横飞的战场上,枪弹无眼,这数万人能够活到建国后的仅余数百人,其中有148位成为开国将军,其中就有41位来自永新县,今天所讲的主人公就来自这里,他就是开国中将王恩茂。
15岁上井冈山
1913年,王恩茂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其父大字不识一个,这些年没有吃没文化的亏,儿子王恩茂天资聪慧,父亲下定决定,一定要供起一个读书人。
在全家人的支持下,王恩茂从高小毕业后又考入县立中学,刚进入中学不久,主席就领导了声势浩大的湘赣边秋收起义,后来又率领起义队伍来到井冈山地区,开辟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在当地百姓中引起不小的反响。
中学时,王恩茂阅读了《向导》、《先驱》等进步书刊,思想人生观上有了很大的变化,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虑,他决定投身革命队伍。1928年5月,15岁的王恩茂从永新出发,连走了三天,抵达井冈山根据地,参加了革命队伍。
对于这位真诚加入革命队伍的读书人,主席当然是热烈欢迎。当时起义军中有文化的人不多,王恩茂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后就得到重用。随着根据地的扩大,一些优秀人才被启用,这其中就有王恩茂,他不但入了党,还当上了家乡永新新政府的文化部长,后来还成为湘赣省委书记任弼时的秘书。
两次长征
1934年7月,为了给中央红军长征开辟道路,红六军团率先踏上长征征途,后与红二军团会师后,开辟了湘鄂川黔的革命根据地。
1935年11月19日,因为根据地局势的转变,红二六军团在桑植县的枫树塔举行了誓师大会,开始了长征。长征途中曾创建川滇黔根据地,王恩茂担任省委秘书长。这段艰难的历程,王恩茂印象最深的就是爬雪山过草地。
爬雪山时,红军战士们大都穿的是单衣,加上空气稀薄、缺氧,很多战士走不动坐下休息就再也没有起来。而过草地时,很多部队没有募集到足够的粮食就进入草地,草地正值雨季,战士们在雨中前行,又缺衣少食,很多人得病去世或者饿死。
特别是途中还有敌人的飞机轰炸,当时王恩茂的马和马夫也都被炸死,幸亏王震紧急给他调派了一匹骡子和马夫,才让身患重病的王恩茂顺利走出草地,要不然他肯定会捐躯在草地里。
王恩茂红军时期经历一次长征,抗战时期也参加过一次“长征”。
1944年底,组织安排以三五九旅为主力组建南下支队,在王震和王恩茂的率领下从延安出发,准备与新四军五师会师后,渡长江南下。只是没料到,部队抵达五岭山地区时,日本投降,国内时局有了变化。
为了避免被国军围困,南下支队开始渡长江北上。王恩茂亲自指挥717、718团阻击由荆紫关猛扑过来的敌军,掩护大部队抢渡水位开始上涨的丹江,最终率军全面突围,粉碎敌军要把359旅消灭在丹江以东的企图。
后来南下支队胜利抵达延安时,主席曾赞许道:“这是我党历史上的第二次长征,你们虽然牺牲了很多同志,但光荣完成党交给你们的任务,你们是党的宝贵财富。”
两度主政新疆
1949年王恩茂跟随第一兵团进入新疆地区,在平叛各地残余敌军势力后,新疆全部解放,开始步入经济恢复发展时期。
在王震、王恩茂的领导下,到了1952年,新疆部队开荒800多万亩,建成95个半机械化农场,收获粮食7.5亿斤,不仅满足部队的需要,还解决了新疆百姓的粮荒问题。
当年王恩茂担任新疆分局第一书记,军区司令员兼政委、党委第一书记,开始主政新疆。在他多年领导下,这片千古荒原变成了塞外江南,南泥湾奇迹再一次实现了。在农业取得很大成果后,又开始致力于工业的发展,为新疆现代工业化奠定基础。
到了特殊年代,受到冤屈的王恩茂离开新疆,一直到1975年,在主席过问下,被任命为南京军区副政委。6年后,因工作的需要,王老又回到新疆,重新主政新疆。五年后老将军当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成为副国级领导人,离开了新疆,来到北京工作。
老将军的后半生精力几乎都扑在新疆的发展建设,光是主政新疆的时间,前后加起来就有20年。在他心里,这里成了他的第二故乡,而他的几个儿女也在新疆长大,后来也为新疆的建设尽所其能,比如他的儿子王北会,在新疆参军入伍,如今是一位少将。
2001年4月12日,王老病逝,享年8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