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冬天,这是周恩来临终前夕的一天,寒风呼啸,那一年的冬天似乎格外的冷。
得知周总理病情恶化,陈锡联和李先念在极其复杂的形势下,决定前去探望周总理,一路上,二人沉默不语,实在是找不到合适的话题。
一进门,就看见面容消瘦的周总理,两人上前与其握手。
周恩来
周总理心事重重,他紧紧地握住陈锡联的双手久久不放,低声说道:“有两个人的事情,我一直心有不安,放不下。”
对于这句话,陈锡联自然知道,周总理说的两个人,其中一人便是自己,因为自己此时刚刚被“解救”。
事实也是如此,周总理面容憔悴,满是期盼地问:“你现在过得如何?过关了吗?”
“过关”,自然是问陈锡联在特殊时期的自身问题有没有弄清楚。
当陈锡联说“过关了”,周总理才如释重负,紧握着的双手慢慢放松。
随后含泪对着两人诉说:“我这一辈子办了两件事情,让我不安心,一个是陈锡联同志,一个是温玉成同志,……温玉成同志不是我要关他的,……。”
见周总理声泪俱下,李先念立刻插话打断:“总理身体要紧……。”
即使话被打断,但周总理对温玉成的问题依旧念念不忘,接下来的谈话,他一直在问有关于温玉成的问题,显得格外关心,甚至叮嘱二人,一定要去看看温玉成。
看到此处,多数读者很可能是第一次听说温玉成这个人物,他究竟有何地位?能让毛泽东亲点他执掌京畿重地?甚至让周恩来总理临终前如此牵挂?
本期文章将带你了解老一辈革命家温玉成将军的传奇事迹,如果你是一个喜欢了解历史的读者,不妨静下心来读一读,也许你会有所收获。
开国中将温玉成——将军装
1915年10月,在江西赣州兴国县长冈村有一户农家生下一子,取名温玉成,谁也没有想到,在四十年后,这个婴儿会成为名震朝鲜的开国中将。
可能是因为时逢乱世,温玉成一直不满于现状,“路有冻死骨”的情况更是司空见惯。
1929年,15岁的温玉成开始参加革命,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正是这个决定,让他认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也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因为表现突出,1932年便加入了共产党,参加了中央苏区的一到五次反“围剿”战斗,多次身负重伤。
1934年,红军不得已长征,温玉成则跟随部队进行了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征,经过无数次的大小战斗,红四方面军、红二方面军在会宁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
可这并不意味着战争的结束,温玉成的一半人生都在战乱中度过,正如他刚刚躺在床上,就接到了命令:担任骑兵团政委,组建骑兵团,以此对抗马家军的骑兵。
要打通通往苏联的道路,开创西北抗日新局面,与西北军阀马步芳的一战不可避免。
为此,温玉成在接到任务的那一刻,就开始对骑兵团进行多种形式的训练以及思想教育,不仅如此,还身先士卒,积极投入战斗。
可西路军的惨烈遭遇大家都有所耳闻,温玉成所带领的部队也是如此。当时他负责守住高台,聪明的他,用木箱木柜抬到城墙上,将沙土填进去,最后泼水。因为天气寒冷,城墙上的水迅速结成冰块,温玉成则是用这种方式加强城墙的防御。
接连数次打退了马家军的进攻,可因为没有补给,弹尽粮绝,看着眼前战友的尸体,温玉成大怒,拿着大刀,与马家军拼杀,可始终寡不敌众,他抱着敌人一同滚下城墙,同归于尽。
可老天不收他,滚落城墙的温玉成把腿摔伤了,最终被马家军俘虏。
在兰州监狱的那些天,他无时无刻不想着逃脱,终于趁敌人不备,逃了出来。
为了寻找部队,他沿路乞讨一月有余,在甘肃平凉才找到了队伍。
抗日战争爆发后,温玉成在抗日军政大学做了队长,培养人才。
国家有难匹夫有责,温玉成时刻想着将日军赶出中国,自抗战以来,因表现突出,先后担任了新四军第三支队政治部组织科科长、抗日义勇军第三纵队队长。
1941年,温玉成开始担任第六师十八旅旅长兼政委。此时正当日伪军欲灭抗日力量,为了保卫我军据点,温玉成带着警卫一团两个连前去迎敌。
结果刚刚渡过长江,就被敌军包围,好在温玉成胆大心细,一晚上与敌人激战数次,奈何敌军火力太猛,为了保存实力,不得已撤出,与大部队会合。
后部队决定组织突击队,再由温玉成带领,掩护主力向西南方向突围。
到了深夜,温玉成带着士兵摸索到徐家高桥上,当时正值大潮汛,桥下水面波涛汹涌,扑到墙面溅起来的水都能打到桥底,士兵们一个个小心翼翼。
可终究还是被敌人发现,一梭一梭的子弹扫射而来,温玉成下令强行渡河,此时撤退伤亡只会更加惨重。
就这样,士兵们把绑在腿上的布解开,再绑到腰上,众人连成一片,这样不会水的士兵也能跟着渡河。
可河水太过凶猛,抵达对面后,仍有数十名士兵壮烈牺牲,其中警卫一团政委曹德辉就在这里遇难。
强渡之后,敌人的追击更加猛烈,部队因此被冲散,只有温玉成带着少数人突围到达澄西。此后,温玉成在该地区组织抗日,一直到1943年年底,才被中央安排去延安党校学习。
知识确实能改变命运,经过几次系统的学习,温玉成成长迅速,自日本投降后,温玉成大放异彩。
1945年11月,温玉成部被编入东北民族联军内,竟然将一个架子团发展到了3个团、5200余人的大部队,组织将其编成独立二师,由温玉成亲自担任师长一职。
在后来的解放战争夏季攻势中,独立二师浴血奋战,屡屡歼灭敌军主力部队,该师犹如一只猛虎下山,锁定猎物后便穷追不舍,士兵们出了名的能跑。
后来被俘虏的敌军军官苦笑着说道:“你们是真能跑,真是铁脚板啊!哪个部队能抵得住你们这样穷追猛打!”
温玉成听闻只能笑而不语,遥想当年,从小就光着脚丫放牛、砍柴,一双赤脚,走遍了山野田地,脚板早就已经是一层厚厚的茧子。因此,在独立二师的士兵,大多都是农民出身,能跑也自然成了该师的特色。
1948年,独立二师改编为第12纵队34师,依旧由温玉成担任师长,上级可能也知道他们能跑,竟然让34师所有士兵在长春与开达之间来回战斗,这样一来,长春的敌军不敢向南逃跑,沈阳又不能支援北部,最后竟丢盔弃甲逃跑了。
此战,34师在温玉成的带领下,仅用十几天的时间便歼敌2个师。
温玉成
之后温玉成又奉命参加天津战役,带着34师从白塔山铺出发,长驱1500余里,将国民党第34师歼灭,俘虏敌军4000余人。
一时间,温玉成名声大噪,“铁脚师长”的称号在军队无人不知。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国家一心想搞建设,奈何美国在攻破平壤之后,野心勃勃,欲占领朝鲜全境,不断向中朝边境推进。
毛泽东得知,力排众议,派周恩来前往苏联谈判援助,决定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当时的温玉成担任40军的军长,接到命令的那一刻起,便跨过鸭绿江,入朝作战。
知晓40军历史的,都知道该部队是“旋风部队”,实打实的王牌部队,东北野战军的主力,温玉成能担当该军军长,足以看出上级对他的认可!
温玉成率部抵达德川、宁远后,几乎在同一时间,美军也抵达该处,狭路相逢勇者胜,温玉成成了入朝的先头部队,这也是志愿军的第一枪,彭德怀表示:无论如何也要打好这一枪!
战斗打响后,志愿军无不奋勇当先,纵然在武器装备不如美军的前提下,志愿军依然毫无畏惧。
入朝第一枪,志愿军就表现出保家卫国的决心。
志愿军冲锋
班长石宝山在打退敌人第八次进攻时,因为没有弹药,竟然抱着爆破筒跑进了敌群,同归于尽。
排长刘汉升没有弹药,带着数十人直接跳出战壕,与敌人拼刺刀,用石头砸敌人,最终血染疆场。
机枪连在机枪全部被打坏后,仍然继续坚守阵地,连长牺牲后,一个接一个的补上,单单是代理连长就换了4人。
在志愿军忘我无畏地坚持战斗下,我军首战告捷,战后统计共歼灭敌军一个步兵营和一个炮兵中队,俘虏敌军485人,缴获大量枪支弹药。
温玉成带领志愿军打响了入朝第一枪,振奋士兵士气,让志愿军知道,即使是世界头号军事强国,也是可以打败的!毛泽东听闻,便将1950年10月25日,定为志愿军出国纪念日。
在朝鲜这个异国他乡,温玉成率领40军,先后参与了一到五次战役,无一缺席,直到最后签订朝鲜停战协议,温玉成才回国。
温玉成,一个为数不多全程参与了朝鲜战争的军长,3年内共计俘虏敌军43300余人,当时人们称他为“全程参战的军长”,可谓是名震朝鲜半岛。
当时朝鲜人民军以及联合国军,几乎都听到过温玉成这位战将的名字。
1955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授衔仪式上,温玉成被授予中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作为一名军人,温玉成可以说是天赋异禀,可是在和平时期,温玉成似乎没有任何优势,他身上的缺点开始慢慢暴露出来。
1957年,刚刚从南京军事学院毕业的温玉成,总政治部想要将其安排到广州军区担任要职,可黄永胜在发表意见时却一口否决:听说这个人特别懒,不建议到广州军区工作!
当然,这个听说也不知是哪里来的小道消息,就连温玉成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懒,曾几何时,他上阵杀敌,披荆斩棘,从土地革命到现在,未有一刻停歇。
好在总政治部没有采纳黄永胜的建议,温玉成最终还是去了广州。
事实证明,小道消息就是不可靠,眼见为实,耳听为虚,温玉成在广州军区时,工作积极,从不怠慢,对上级尊重,对下属爱戴。
黄永胜对他的印象不要太好,心里想:谁说他懒来着?
就这样,温玉成被重用,一时间,其权力竟然超过了在他前面的几位副司令员。
让周边人奇怪的是,温玉成并不像他们想的那样,刻意逢迎,相反他时常我行我素,作风泼辣。
当时都在讲突出政治,唯独温玉成强调:如今时常有电子侦察机骚扰大陆,危害极大,我们应该将打侦察机作为主要任务,打下它才算是突出政治!
可能是因为在处理这些问题上,温玉成显得不够老练,终成众矢之的,黄永胜也有所察觉,于是建议将他调到北京工作。
1968年3月,在人民大会堂上,温玉成在走廊里碰到了毛主席,毛主席对温玉成的事情也是知道的,便直接问:“你一个人去?单枪匹马去?”
温玉成一脸迷茫说道:“主席,那我应该去哪里?”
“你到卫戍区去,执掌京畿重地。”
就这样,毛泽东亲点他去执掌京畿重地,兼任北京卫戍区司令员。确实,毛主席也非常信任他,时常亲自找他,询问一些关于北京的情况,而温玉成也都实话实说。
自此,温玉成到达了人生权力的顶峰,可随之而来的,他也陷入了权力斗争的漩涡。
军人和政治家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军人服从天职,执行上级命令时彻底,不拖泥带水。
可恰巧温玉成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职业军人,他不会投机取巧,更不会见风使舵,风吹两边倒。
1969年夏天,温玉成忙活了一整天,刚要入睡,被人敲门叫了起来。
来者拿着一封信,要求温玉成将这封信交给江青。
显然,温玉成感觉到了事情的严重性,他始终都想不明白,为何这封信会落到自己手上。
转辗反侧一个星期,温玉成将这封信交给了林彪。他认为这是最明确的,毕竟他是军人,军人就应该对上级负责。
可结局是两头不讨好,终究失了宠。
从温玉成的履历来看,现在这之后便走入人生低谷,先是与政治局失之交臂,接着从北京调到了成都军区担任第一副司令,平白无故降了一级。
温玉成(右)
可当他到了成都,却发现自己什么都做不了,就这样在成都待了5年,这五年,他自己都不知道是怎么度过的。
周恩来晚年谈到温玉成时,眼含热泪,说最放心不下的就是他,只是周恩来不知道,温玉成此刻正在成都的邓家花园打扫卫生。
这些年,能坚持下来,全靠爱人宋婉明在支持他。
宋婉明晚年曾这样回忆:
温玉成自去了成都之后,从140斤瘦到了90斤,有时候会想不开寻短见,自己就经常写纸条,跟丈夫说说孩子们的近况,不断鼓励他生活下去。
五六年的时间,宋婉明一个月送两次衣服,每次都在衣服上藏纸条,直到温玉成出来后,一共写了144张,足足有两寸厚。
1976年,温玉成收到通知,回到了军区首长院,只是他看上去憔悴了许多。
回首过往,恍如隔世,一切都像是一场梦。
恢复大军区副职待遇后,温玉成似乎也看开了许多,平时种种花草倒也悠闲自在。
晚年的温玉成在家闲谈
这个让周恩来总理心心念念的开国中将,总算是迎来了人生的最后一段时光,只是此时距周恩来逝世已有近一年的时间。
周恩来在临终前之所以牵挂温玉成,正是因为对他的了解,可当时时局并不乐观,温玉成的晚年经历,周恩来也是毫无他法。
之后的温玉成在南京,与妻子住在一栋独立的小楼里,过着平静的生活。
1989年10月29日,温玉成因病逝世,享年74岁。
在遗体告别仪式上,杨得志、宋时轮、陈锡联等诸多大人物送来了花圈,送了这个昔日的战友最后一程。
谨以此文纪念温玉成中将,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而已,今日之幸福来之不易,不忘先烈,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