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
重庆市合川区,有一位93岁的老人。他古铜色的脸上,深深地刻着一道道皱纹;两只蒲扇似的大手,长满老茧;他喃喃自语,早已口齿不清,但他眼神却深邃而坚定,心中装的是荡气回肠的历史和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的使命。他在上甘岭战役中歼灭大量敌人、击落敌机1架,荣立一等功;他复员后回乡务农、干临时工,30多年没向任何人透露过战功。他就是上甘岭战役一等功臣——蒋诚。
蒋老摸着荣誉奖章(央广网发 白刁尹摄)
丰功伟绩 深藏于心
三月,春暖花开,万物复苏。重庆市合川区亲亲里小区,这是合川区的公租房小区。93岁的蒋诚就住在这里,周围的邻居都亲切地称呼他为“蒋老”。
1949年12月,21岁的蒋诚加入解放军,开启了自己的传奇人生。1951年蒋诚随志愿军抗美援朝,激战上甘岭。中朝两国均授予他一等功荣誉,而这份荣誉,却整整尘封了36年。
隆兴镇镇长代金川介绍,1988年,合川县组织修订县志,编撰人员王爵英在整理档案时,发现了一份《革命军人立功喜报》。《喜报》载明:“贵府蒋诚同志在上甘岭战役中,创立功绩,业经批准记一等功一次,除按功给奖外,特此报喜。”喜报的背面有一行字:“由八区退回,查无此人”。
这份喜报引起了王爵英的兴趣。喜报的主人蒋诚是谁,老兵现在又在哪?喜报的投送地址是四川省合川县四区兴隆乡南亚村。在合川,有一个兴隆乡,还有一个隆兴乡,是不是地址写错了。
此时的王爵英刚从合川师范学校校长岗位退休不久,蒋诚的弟弟蒋启鹏既是他的学生,又一起共事过。王爵英立即与蒋启鹏取得联系,并向相关单位进行核实。经多方验证,在朝鲜战场立过赫赫战功的蒋诚终于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让人唏嘘的是,在此之前,没人知道他是一等功臣。蒋诚退伍复员后的36年里,也没有向任何人透露过自己的丰功伟绩,更没有向组织提出过任何要求,而是扎根农村种桑养蚕,甚至不惜个人举债为村里修路,当地干部群众连连称赞:蒋诚这种一心为国不求回报、默默奉献的精神值得每一个人学习。
《革命军人立功喜报》 (央广网发 蒋诚家属供图)
学习养蚕 举债修路
合川是国家茧丝绸生产基地,隆兴镇的蚕桑产量在合川名列前茅。从桑树嫁接、蚕种繁育到蚕茧收烘,每一个环节,养蚕人都需要专业的技术指导。“全公社,数蒋诚的蚕桑技术最好。”蚕基站同事秦能成回忆。每天清晨5点多,蒋诚就已经坐在蚕桑站广播室,通过大喇叭给十里八村的农户讲养蚕技巧。白天,蒋诚到各个村子实地指导,直到深夜才返回。
1983年冬,隆兴镇决定修一段从永兴到隆兴的公路。修路是件苦差事,没有挖掘机、压路机,从槽底修整、铺沙垫石,再到平整路面,所有的工作都得靠村民用铁钎、铁锹、石碾子完成。见此情景,许多村民打起了退堂鼓。这当口,作为党员和退伍军人的蒋诚站出来主持修路,那个年月在乡村修路,牵头人没有报酬。路没修完,钱花完了,蒋诚偷偷以个人的名义向信用社贷款,本息合计2400元。在那个年代,简直是一笔“巨款”。但蒋诚义无反顾,因为有了这笔钱,修路工程才能顺利推进。
英雄老去 传奇仍在
2015年,蒋诚所在的广福村脱贫攻坚发展油橄榄种植项目,已是86岁高龄的蒋诚,全村第一个带头将全家的土地流转出去,并自告奋勇给其他村民做劝导工作。“老爷子这些年对村里贡献不少,年纪虽老但威望极高,经他劝导的村民,全部都同意流转土地。”广福村党支部书记杨元蛟说,在蒋诚神智尚清时,村里棘手的村民矛盾,只要蒋诚出马,基本都可以调解。
如今,英雄老去,蒋老从农村搬进了公租房,屋子很简洁,但很温暖。临别的时候,颤颤巍巍的蒋老仍要坚持敬军礼,喉咙里挤出那句“雄赳赳,气昂昂……”。(文/上官雨梦 白刁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