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报到

登录
首页
人民英雄纪念碑
英烈名录
英雄名录
抗疫英雄
寻找英雄

何叔衡

职务: 1931年11月,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任临时中央政府工农检察人民委员、内务人民委员部代部长、临时最高法庭主席等职。

家庭地址:

出生日期:1876年   逝世日期:1935年2月24日

详细事迹


共青团中央:晚清秀才参加革命,他是令腐败分子闻风丧胆的“苏区包公”!




来源:微信公众号“共青团中央”(ID:gqtzy2014)综合整理


 


 

制图:@钢铁时代2011


 

1937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第十六年


 

在延安举办的纪念大会上


 

全体参会者对牺牲同志致哀


 

毛泽东手里拿着一份


 

长长的烈士名单


 

逐一念诵


 


 

“主席数到叔衡同志的名字


 

我震惊叔衡同志的死


 

已经证实


 

顿时脑子里涌现着叔衡同志


 

临死时声音与容貌的倔强样子”


 

这篇名为《忆叔衡同志》的文章


 

为何叔衡挚友谢觉哉所写


 

满是说不尽的不舍与悲痛


 

秀才带头“造反”


 

何叔衡是晚清秀才


 

辛亥革命期间


 

他带头剪掉自己的辫子


 

与他同为湖南宁乡人的谢觉哉


 

在他的影响下


 

一起参加了革命


 

秀才带头“造反”


 

一时间轰动湘中


 


 

1914年


 

38岁的何叔衡和21岁的毛泽东


 

在湖南一师相识


 

两人相差17岁


 

却因志同道合


 

结为亲密战友


 


 

1918年4月


 

他与毛泽东等组织成立新民学会


 

任执行委员长


 

1920年


 

他与毛泽东等发起组织俄罗斯研究会


 

并共同发起成立长沙的共产党早期组织


 

1921年6月29日傍晚


 

何叔衡和毛泽东一道


 

悄悄从长沙赶赴上海


 

为了保密


 

他俩甚至没有


 

向前来送别的好友谢觉哉


 

透露此行的完整目的


 

当天,谢觉哉在日记里写下


 

“午后六时


 

叔衡往上海


 

偕行者润之


 

赴全国之招”


 


 

因担心泄露信息


 

谢觉哉还有意略去


 

“共产主义者”五个字


 

以五个圆圈替代


 

1921年7月


 

何叔衡作为湖南代表和毛泽东


 

一同出席了中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成为党的创始人之一


 

会后任中共湘区委员会委员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


 

任国民党湖南省党部执行委员、监察委员


 

1927年长沙马日事变后


 

到上海为党创办地下印刷厂等


 

1928年6月赴苏联出席中共六大


 

9月进入莫斯科中山大学


 

与徐特立、吴玉章


 

董必武、林伯渠等


 

编在特别班学习


 

徐特立曾说


 

在莫斯科,我们几个年老同志


 

政治上是跟叔衡同志走的


 

1930年7月回国后


 

在上海负责全国互济会工作


 

组织营救被捕同志


 

将暴露身份的同志转往苏区


 

“叔翁办事,可当大局”


 

在中央苏区时期


 

何叔衡厉行反腐


 

取得了卓越成效


 

沉重地打击了贪污腐败分子


 

令腐败分子闻风丧胆


 

被广大群众誉为


 

“苏区包公”


 

“何青天”


 

1931年11月


 

何叔衡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


 

任临时中央政府工农检察人民委员


 

内务人民委员部代部长


 

临时最高法庭主席等职


 


 

尽管 何叔衡身兼数职


 

他对工作仍严肃认真


 

坚持身体力行的工作作风


 

比如


 

他身上随时背着三件物品


 

——布袋子、手电筒和记事簿


 

号称“三件宝”


 

他的布袋子是自己设计请人缝制的


 

袋子中还有几个小袋子


 

每个小袋子都有它特定的用场


 

他的记事簿上几乎无所不记


 

他说


 

“人老了


 

脑子不管用


 

记在本子上忘不了”


 

这“三件宝”伴随着他


 

起早摸黑,走村串户


 

到了瑞金时


 

他的布袋子已满了


 

人证物证齐全


 

包括检察工作、司法工作


 

内务工作、干部教育情况


 

东西虽多但条理清楚


 

杂而不乱


 


 

中央苏区时期的控告箱


 

中央工农检察部成立不久


 

何叔衡就召集全体工作人员开会


 

发动大家分头下去摸底


 

会后,他又背上他的“三件宝”出发了


 

他白天和群众在田间地头边干边谈


 

晚上召集部分干部群众座谈


 

没几天工夫就掌握了很多材料


 

不久,各路人马返回检察部


 

通过汇总整理


 

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县、区政府


 

单靠行政命令去解决问题


 

有的甚至吞没公款,贪污腐化


 

何叔衡认为


 

这些问题如不及时克服


 

将直接威胁苏维埃政权的巩固


 

于是,他将这些情况


 

向毛泽东、项英等苏区领导作了汇报


 

何叔衡探索了一条


 

检察与舆论监督相结合的反腐路子


 

也发起对贪污分子的严打风潮


 

毛泽东对这位足足大他17岁的同学


 

十分称赞,曾说


 

“叔翁办事


 

可当大局”


 

“没有公道,民众如何生存?”


 

1932年5月


 

有人向何叔衡举报瑞金县委


 

组织部长陈景魁滥用职权


 

向群众摊派索要财物


 

利用地痞流氓欺压群众


 

何叔衡不相信共产党内竟有这等组织部长


 

决定亲自带人到组织部驻地黄柏村进行调查


 

最终查明举报情况属实


 

何叔衡以临时最高法庭主席名义


 

签发了对陈景魁的逮捕令


 

然而此时


 

他收到一封装有子弹的恐吓信


 

面对这种情况


 

有人劝说道


 

“陈景魁有一帮黑势力


 

千万要小心!”


 


 

何叔衡却镇定地回答说


 

“共产党人生来就是与黑势力作斗争的!


 

这帮恶棍若不除掉


 

民众何以安宁?”


 

何叔衡毫不退缩


 

决意法办陈景魁


 

就在这时


 

有人传出信息


 

“中央某领导人讲了,陈景魁不能杀”


 

何叔衡不为所动


 

坚定地说


 

“我身为执法干部


 

要排除干扰!


 

没有胆气和硬劲儿


 

就难以主持公道!


 

没有公道,民众如何生存?革命如何发展?


 

何叔衡速战速决


 

将陈景魁公审后枪决


 

其他恶棍与打手也分别受到了严惩


 

有一家人为感激何叔衡


 

特地酿了一壶香米酒送去


 

何叔衡婉言谢绝说


 

“我本是专门与那种向群众


 

索要财物的坏人作斗争的


 

怎么能反过来收受你们的东西呢?”


 

“幸福绝不是天地鬼神赐给的”


 

何叔衡致义子何新九


 

新九:


 

许久未发家信了,我亦未接得有家信,只有嗣女转来数语,云你尚能负担侍养你老母的责任,这是非常欣幸的。


 

前阅报章,云湖南夏秋又遭旱灾,并且非常普遍,到底情形怎样?颇难释念!我在外身体甚好,所学所行,均能如愿,毋烦挂念。你老母近状如何?全家大小怎样?各至戚家情形怎样?地方情形怎样?日用所需价格怎样?家中耕种、畜牧情形怎样?务请你详细列表写告!我甚不愿意你十分闭塞,对于亲戚邻近人家也要时常走谈一下,讨论谋生处世的事,一切劳力费财的事,总要仔细想想。要于现时人生有益的才做。


 

幸福绝不是天地鬼神赐给的,病痛绝不是时运限定的,都是人自己造成的。此理苟不明白,碌碌忙忙,一生没有出头之日。我平生对于过去的失败,绝不懊悔;未来的侥幸,绝不强求;只我现在应做的事,不敢稍为放松,所以免去许多烦恼。你能学得否?


 

我知你大伯、三伯等,现在的齿发,怕不象从前了吧?你兄弟诸侄的能力,应比从前能独立了些吗?你如写信给我,应该要从有关系有意义的地方着笔,不要写些应酬话呢!我在外即写字也弄了几十元,但无法汇寄你老母及老伯用。又不知此信到日,或在你老母生日左右,苟葆倩来,可以商量答复也。


 

祝大小全吉!


 

旧历六月二十八


 

衡笔


 

何叔衡一直将


 

对何新九的教育放在心上


 

在莫斯科学习时


 

他给何新九写了多封家书


 

教导儿子要踏踏实实做事


 

自立自强,有所担当


 

赠我娣袍无限意


 

殷勤握手别梅坑


 

1934年10月


 

中共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中央红军主力被迫撤出根据地


 

进行长征


 

中共中央决定


 

将58岁的何叔衡留在根据地


 

坚持游击战争


 

“我从大军突围


 

他留在当地打游击


 

过惯了患难中分手


 

患难中相逢


 

又患难中分手的我俩


 

虽然不知道会面何时


 

但都保持着严肃与沉默


 

饭后他用马送我归住处


 

并赠我一把心爱的钢刀”


 


 

摘自谢觉哉文章《忆叔衡同志》


 

中央红军临行前


 

何叔衡还脱下


 

女儿为他织好的毛衣


 

送给了另外一位好友林伯渠


 

供他路上御寒


 

林伯渠颇为感动


 

写下一首《别梅坑》


 

“去留心绪都嫌重


 

风雨荒鸡盼早鸣


 

赠我娣袍无限意


 

殷勤握手别梅坑”


 


 

中央红军主力撤离后


 

于都、兴国、瑞金根据地相继失陷


 

血腥的白色恐怖


 

迅速笼罩中央苏区


 

留在根据地的何叔衡、瞿秋白和邓子恢等人


 

被迫从江西向福建转移


 


 

1935年2月24日拂晓


 

队伍抵达长汀县濯田区水口镇附近


 

经过连续四天的昼伏夜行


 

部队已经筋疲力尽


 

花甲之年的何叔衡


 

愈发体力难支


 

就在队伍原地休整时


 

反动武装发现了他们的踪迹


 

眼看敌人向山顶涌来


 

慌乱之中


 

不愿拖累战友的何叔衡


 

突然纵身一跃


 

坠下山去


 


 

顷刻间


 

枪声震荡着山谷


 

山顶只留下缭绕的烟云


 

以身殉党


 

至死不屈


 

这个曾经的旧世秀才


 

义无反顾地投身革命


 

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


 

仍然践行着誓言


其他英雄

  • 李忠贵 全国公安战线一级英雄模范

  • 袁国平 工人

  • 于子三 革命烈士

  • 楼建勇

  • 赵诗明 四级警长

  • 赵伊坪 中共鲁西北区委秘书长兼统战部部长

  • 张琦 中国远征军抗日英烈

  • 徐云生

  • 李子纯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地下工作者

  • 夏明翰 湖南省委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