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报到

登录
首页
人民英雄纪念碑
英烈名录
英雄名录
抗疫英雄
寻找英雄

林俊德

职务: 院士,“献身国防科技事业杰出科学家”林俊德为全军挂像英模 少将

家庭地址:

出生日期:1938   逝世日期:2012

详细事迹

 



林俊德:干惊天动地事 做隐姓埋名人(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数风流人物)



林俊德像。新华社发



林俊德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被中央军委授予“献身国防科技事业杰出科学家”称号,是全军挂像英模。荣获“最美奋斗者”称号。



林俊德,中国爆炸力学与核试验工程领域著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他隐姓埋名,投身我国国防科技领域50余年。1990年被国家评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9年特邀出席“两弹一星”突出贡献科技专家表彰大会。



1955年,17岁的林俊德从福建永春大山中走出,考上了浙江大学机械系。1958年,还是大三学生的林俊德和同学张文斌被安排攻克研制液压马达的难题。没有见过液压马达的两人,凭借一张苏联液压马达示意图,在老师的带领下,反复研究,在3周后成功制作出了一台液压马达。



1960年9月,林俊德从大学一毕业,就被挑选到国防科委下属某研究所。1963年,刚从哈军工进修回来的林俊德接到组织通知,他被任命为“核试验冲击波机测仪器研制小组组长”。



在核试验基地,林俊德带领小组一起研制测量核爆炸冲击波的压力自记仪。没有实验设备,没有技术材料,在这样的困苦环境下,林俊德采用钟表的齿轮、发条驱动作动力,设计了钟表式压力自记仪。他用简单的方法、创新的思维解决复杂的问题,这样的自记仪在我国历次核试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林俊德对压力自记仪实验数据的精确性几近苛刻。林俊德的学生说,为拿到第一手资料,他常年奔波在实验一线。凡是重要实验,他都亲临现场,拍摄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林俊德用确凿的数据,向全世界证明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林俊德为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倾尽心血,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说:“我这辈子只做了一件事,就是核试验,我很满意。”



2012年5月4日,林俊德被确诊为胆管癌晚期,为抓紧传授自己的学术思想和技术思路,他放弃了手术和化疗。病情突然恶化,被送进重症监护室不能工作,他强烈要求转回普通病房,“我是搞核试验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现在最需要的是时间!”在生命的最后时间里,林俊德争分夺秒,整理重要科研资料。2012年5月31日,林俊德因病逝世,享年74岁。



林俊德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被中央军委授予“献身国防科技事业杰出科学家”称号,是全军挂像英模。2019年9月25日,林俊德荣获“最美奋斗者”称号。



《 人民日报 》( 2021年06月08日 07 版)



中国爆炸力学与核试验工程领域著名专家、总装备部某试验训练基地研究员,1993年晋升为少将军衔,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纪90年代,林俊德启动核试验地震、余震探测及其传播规律研究,全面收集分析全球地震数据,把地下核试验应力波测量技术向核试验地震核查技术拓展,为中国参与国际禁核试核查赢得了重要发言权。2001年当选院士后,他主动担纲某重大国防科研实验装备的研制任务,在各种方案分歧很大的情况下,他带领攻关小组连续攻克方案设计、工程应用、实验评估等难关,最终取得了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研制了适合各种实验要求的系列重要装备。离世前3天,病情突然恶化的林俊德意识到自己来日无多,拒绝了医院延长自己生命的最后努力,强忍剧痛坚持下床工作,把手中的重大国防科研工作一一交待给同事和学生们。于是,病房中,出现了这样震撼人心的场景:在生命的最后3天中,这位75岁的科学家与死神展开了一场争分夺秒的赛跑:整理电脑资料,批改科研论文,召集课题组成员交待后续科研任务……对于自己的后事,林俊德只交待了一句话:把我埋在马兰。2013年2月18日,中央军委追授林俊德同志“献身国防科技事业杰出科学家”,颁发了追授林俊德的一级英模勋章和证书。


其他英雄

  • 王芳 公务员

  • 滕西远 营长

  • 张闻天 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

  • 赵国新

  • 慕生忠 “青藏公路之父”

  • 常乾坤 副司令员

  • 韩涛 宜昌市秭归县公安局九畹溪派出所原所长、二级警长

  • 陈士榘 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教育长、工程兵司令员兼军事建筑部部长和特种工程指挥部司令员等职。参与领导国防工程和导弹、原子弹试验基地的建设工作,圆满完成两弹基地工程任务,为中国导弹、原子弹事业的发展奠定

  • 张中建 安徽省六安市公安局金安分局淠东派出所原所长

  • 丁思林 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