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报到

登录
首页
人民英雄纪念碑
英烈名录
英雄名录
抗疫英雄
寻找英雄

王景洲

职务: 志愿军二级英雄,革命烈士

家庭地址:

出生日期:1929   逝世日期:1951.3.2

详细事迹

1951年2月率先排除定时炸弹,荣立特等功。3月2日黎明,为了弹药车免遭敌机轰炸,和战友们冒着生命危险,将弹药车推进山洞隐蔽。当推到第8辆车时,敌机出现了。面对敌机的轰炸、扫射,让战友们进待避所隐蔽,自己则和岳永昌全力推着那辆车,但车的惯力太大,不住下滑,眼看就要与刚推进去的7辆车相撞,就会发生爆炸,危及沸流江大桥。危急时刻用力推开岳永昌,自己手拿撬棍插在车轮下边,仍抵不住,就将自己的身躯塞在撬棍底下,挡住了下滑的车辆,避免了事故的发生,当场壮烈牺牲,时年仅22岁。 [1]


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了表彰其不朽功勋,中共志愿军铁道军管总局党委追认为中国共产党员;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给追记一等功,并授予二级英雄称号。《人民日报》等国内十几家报刊、杂志、电台,都以“不朽的人”为题,报道了其英雄事迹。“王景洲烈士之墓”矗立在朝鲜的沸流江畔。1988年10月25日,高6米的白色花岗岩王景洲烈士纪念碑在磐石火车站北侧落成, [2]吕正操将军亲笔题写“王景洲烈士纪念碑”八个鲜红大字。

1947年5月,烟筒山镇解放了,王景洲家分得三垧地。父亲王梦海手里拿着地契高兴地对他说:“这回咱也有地了,该过好日子啦!” [3]


不久,村里农会组建了儿童团,王景洲成了第一批儿童团员。他工作积极、斗争性强,并连续抓住两个坏人,农会给他记了功,并让他当了儿童团长 [3]


1949年3月18日,王景洲被考录为吉林铁路分局磐石车站站务员。上班第一天,正赶上粉刷候车室墙壁。大家还在东找西寻能够遮挡石灰水的东西时,王景洲就已经爬上梯子,一手提着浆水桶,一手拿着刷子涂了起来。白色的灰水顺着他的手腕流淌到胳膊上,滴落在他的头上、脸上。望着满身被浆水淋得湿漉漉的憨乎乎的小伙子,大家都向王景洲投来敬佩的目光。 [3]


王景洲干一行爱一行,领导安排他当站台服务员时,他每天总是第一个上班,把站台扫得干干净净,做到随脏随扫。客运工作,每天都直接和旅客打交道,对老年旅客,他主动搀扶;对带东西和小孩的旅客,他主动帮助;旅客有什么意外的问题,需要帮助解决,他都积极做好。有一次车站接到旅客列车预报,有一名旅客在车上突发心脏病,请车站帮助救护,否则会有生命危险。站领导把这个任务交给了王景洲。他想办法借来了手推车和被褥,列车到站后,及时把患者送到五里之外的县医院进行急救。治疗期间,他又买水果多次探望。这位旅客很受感动,出院后亲自送来了表扬信,感谢王景洲的热情照顾。由于他工作兢兢业业,埋头苦干,受到领导和同志们的好评,当年就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并光荣地入了团。 [3]


1950年6月25日,美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侵朝战争。王景洲被批准参加了第一批中国铁路职工抗美援朝大队。出发之前,全家人都流露着难舍之情。王景洲抑制着自己的感情说:“明天我就走了,谁也不要担心,我会保重自己,一定能胜利完成任务回来!”他走到母亲面前说:“妈,你不总说让我跟党走吧?这回,我响应党的号召上战场了,您应该高兴啊!”他的这番话把母亲说乐了,把妻子说得心敞亮了。母亲说:“你有志气,妈不拦挡你!”纯朴贤慧的妻子郑素琴说:“为了保卫家园,我支持你,我们盼你打胜仗,早点平平安安地回来!”父亲坚强地说:“景洲,你放心去打鬼子吧,家里的事你不用惦念,我还能顶一个!”亲人们的嘱托,增添了他出征的豪情。 [3]


1950年10月王景洲到达朝鲜后,先被安排在熙川铁路分局工作,1951年1月又调到新成川铁路分局新成川车站做车号员。战争中的车号工作十分重要,抄车号和代号必须做到百分之百准确,一旦误记,编错了车的去向,就会直接影响战局。王景洲深知自己责任重大,工作中不管环境多么恶劣,有多大危险,他都全神贯注、一丝不苟、始终如一,从未发生过差错,保证了列车按计划编组、按时发车。 [3]


在战争条件下的铁路运输是紧张而又危险的,而且多数是在漆黑的夜里作业。王景洲的宿营地就在车站旁的一个简易房里,每次下夜班后,他都拖着疲惫的身子为二十几名战友烧水做饭。大家看他眼睛熬红了,身体累瘦了,都心疼地说:“景洲,歇歇吧!”他总是笑呵呵地说:“不累。为了不再当亡国奴,吃点苦算什么?”


在紧张的战斗岁月里,王景洲总是坚持每月给家里写一封信,介绍战地生活,表达思乡之情。他在给妻子的一封信中写道:“我虽然在异国他乡,但我的心和你是紧紧连在一起的。我想念你,更想念襁褓中的孩子。但是,我知道,我为什么而来,我要坚定地投入战斗,你们等待我的立功喜报吧!”他还写道:“我刚一过江,就看见一个被敌人飞机炸得血肉模糊的婴儿尸体,我悲痛极了!这时,我想到了我们的小宝宝,更加激起我对敌人的仇恨和保卫祖国的坚定意志!” [3]


新成川车站是敌人轰炸的重点地区。敌机每次都扔下大批炸弹,其中有普通炸弹,也有定时炸弹。定爆时间不等,有的十几分钟、几十分钟,还有一个小时或一两天开爆的。敌人企图用定时炸弹制造恐怖,破坏运输线。只有冒着生命危险,及时排除炸弹,才能保证安全运输。由于爆炸时间难以预测,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危险!王景洲毫不畏缩,多次排除定时炸弹,成为全车站的“排弹能手”。 [3]


1951年2月8日傍晚,夜幕刚刚降临,敌机突然窜来进行一阵狂轰乱炸。当敌机飞去之后,扔下的十几颗定时炸弹不断开爆,火光冲天,弹片、石块、枕木块在硝烟中飞腾,线路被炸毁,通讯也中断了。还有一列运送伤员和两列运送物资的列车等待发出。在这十分紧急的时刻,中朝两国铁路工人,一个个从待避所跑向硝烟弥漫的战场。一场抢修通讯线路、设备,做好接发列车的准备工作在紧张地进行着。王景洲第一个跑到站台上,一眼发现有两股道没炸毁,想这回完成接发列车的任务没问题了。他向前走了几步,突然看见九道线上斜插着两颗定时炸弹。他想:这两个拦路虎不拔掉,线路就不能开通,受伤的战友去不了后方医院,军用物资运不到前线,将造成多大损失?不能等。他向军代表建议:必须尽快排除这两个家伙。军代表决定,由王景洲等八人组成排弹组。为了避免大的伤亡,分成两个小组,轮流挖掘。王景洲同战友一起用双手快速拨开炸弹周围的土石。他抢先抱起这个二三十公斤重的炸弹,大步向站外的空地跑去。回来后,他又快速跑到另一颗炸弹前,抱起就走。战友都围过来和他挣扛炸弹,他一挥手说:“快闪开,时间宝贵。我和这些家伙交上朋友了,它不炸我。”说完,他一阵猛跑,比第一颗炸弹走远几米,扔下就跑。他刚跑出不远,就听见两声巨响,只见浓烟卷起尘土……战友们呼唤着王景洲的名字。烟雾中传来嘶哑的回答:“我在这里。”王景洲抖掉身上的泥土,疲惫地笑着向战友们走来。 [3]


在新成川车站附近,有一座沸流江大桥,100多米的桥身横跨在宽阔的沸流江上。这座大桥是铁路的咽喉要道,每天都有许多列车通过江桥,把大批军用物资送到前线。因此,这座大桥是敌人轰炸的重要目标。敌人采取日以继夜地轮番轰炸的办法,妄图以空中优势切断铁路运输线。但是,中朝儿女筑成的钢铁运输线是打不烂、炸不断的,为了保护大桥,专门成立了抢修队伍守卫大桥,随炸随修,保证线路畅通无阻。 [3]


1951年3月2日,也就是铁路被炸后刚刚修复的第二天拂晓,一台机车推送着一列满载弹药的列车到山洞隐蔽。因为是刚修复的线路,路基不实,当列车行至沸流江桥上时,列车中部有五节车厢脱轨,阻碍了列车的前进。此时,正是敌机骚扰最厉害的时候。为了避免敌机的轰炸,决定将靠机车一端没脱轨的几辆车牵引回车站另找隐蔽处所,将其余九辆弹药车分解开,采取前面用绳子拉,后面用人推的办法,一辆一辆地推进山洞。在这紧急时刻,车站里的铁路职工、铁路部队的指战员和朝鲜群众300多人一齐出动。正当大家推着第八辆车走到要进山洞那段坡道上时,两架敌机突然俯冲下来,开始了疯狂的扫射。顿时,两侧的树木拦腰切断,土石飞扬。在我军高射武器的反击下,敌机的这次破坏没有得逞。 [3]


推车的人们没有一个离开车辆,继续推车前进。大家齐心协力,可是由于用力过猛,拉车的绳子断了,弹药车顺着坡道往桥面滑去,借着惯力,越滑越快。当时担任提钩任务的王景洲和岳永昌见势不妙,赶紧拿起撬棍往车轮下塞,可是,棍轻车重,无济于事,车辆仍然下滑。这时,王景洲发现下来的这辆车与停在桥上的几辆弹药车只有十来米左右了。如果两车相撞,就会造成车辆爆炸,桥毁人亡的严重后果。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王景洲说:“坚决不能撞!”他用手把岳永昌推出轨外说:“快躲开!”说完,自己迅疾地垫在撬棍底下,用身躯挡住了下滑的车辆。车轮不转了,战友的生命保住了,七车弹药保住了,沸流江大桥保住了。人们呼拉一下跑过来,呼唤着王景洲的名字,喊声在空旷的田野里,奔腾的沸流江面上回荡……。鲜红的血从钢轨上流下,缓缓地浸入异国的土地里。王景洲为中朝两国人民献出了自己22岁的青春。 [3]


为了表彰王景洲的不朽功勋,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管理总局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并追记一等功,授予“二级英雄”的光荣称号。为了纪念王景洲烈士,中朝两国战友在朝鲜国土上为他筑墓立碑;在烈士的家乡磐石车站广场,也为他修建了纪念碑。 [3]


其他英雄

  • 陈士榘 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教育长、工程兵司令员兼军事建筑部部长和特种工程指挥部司令员等职。参与领导国防工程和导弹、原子弹试验基地的建设工作,圆满完成两弹基地工程任务,为中国导弹、原子弹事业的发展奠定

  • 吴大观 中国航空发动机之父

  • 马本斋 司令员

  • 王曲喜

  • 夏明翰 湖南省委委员

  • 吕旃蒙 参谋长

  • 张保国 山东省济南市公安局特警支队副支队长,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最美退役军人”“最美奋斗者”荣誉

  • 朱寄云

  • 王光 区长

  • 甘泗淇 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并被选为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