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公浦
职务:
技术工人代表、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核心部件操刀人
家庭地址:
出生日期:
逝世日期:2021年8月22日6时57分
主要事迹:
原公浦,1934年生,山东省掖县人,1959年任中核404厂机械加工班班长。1964年4月30日,原公浦被确定为车削第一颗原子弹铀球的操刀人,这是当时国内唯一的一颗铀球半成品,自发现铀矿起经由十年研制才完成。因其加工的最后关键三刀,被亲切的称为“原三刀”。
原公浦从小失去父母,被生活所迫,十几岁就背井离乡来到上海当学徒。上海解放后,他在党的怀抱里成长。1956年,原师傅到上海汽车底盘厂工作,担任团总支书记。1959年,国家二机部到上海选调一批优秀的技术工人,原公浦因技术过硬被选定到西北从事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1964年,原子弹的核心——铀球在原公浦最后“三刀”的精密加工下达到了组装标准。1994年,原公浦一家从甘肃省404核基地退休回到上海。
作为给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核心零部件做最后加工,也就是切割最后三刀的人,他的作用和贡献至关重要。原公浦回忆说:“当时我们国家第一颗原子弹的核原料就这么一颗,如果在我手里出问题,那么我们国家的核试验恐怕要推迟了。”
著名科学家钱三强曾以“你是一颗螺丝钉,一颗非常重要的螺丝钉”来形容原公浦。上级领导甚至对他说,任务成功与否,“宝”就压在你身上。“三刀”听起来简单,做起来却像在针尖上跳舞,切割刀多进一分、少出一厘都可能导致失败,身边的工程师不停地计算,任务随时准备停下。原公浦说:“我旁边有一个工程师给我们做计算,我进的时候进多少,表上多少,加工完以后,计算下来正好是我进到的数据才能够完整,要是有问题马上就要停下来,要求极端严苛。”
出现问题不仅任务无法完成,生命安全更无法保证,房间四个角落里都装着报警装置,一旦切割超过临界值就需要第一时间撤退。原公浦说:“响了以后在几秒钟之内必须要撤退,否则我受到大量的中子辐射,肯定就没有命了。真正上的时候真冒汗,我穿的三套衣服全都湿透了,离的非常近只有十几公分,防护眼镜也要拿掉,但是我完成了。完成这三刀以后我就瘫倒在椅子上了。”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点,在新疆罗布泊地区,伴随着惊天巨响,紫红色的蘑菇云升腾而起,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而五年前,担任中核404厂机械加工班班长的原公浦,作为上海市优秀技工代表被选中到西北参加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时年25岁的他并没想到自己的命运从此与中国的核工业进程紧紧连在了一起。
原公浦在谈到最后“三刀”成功的完成,自豪地说:“我经历了‘看不见的刀山火海’。”但是,这样的刀山火海、艰难困苦却只能默默藏在心里。因为工作任务的绝密要求,原公浦几乎切断了与外界的所有联系,只剩一个信箱,而且是几十年如一日。
原公浦说,让他们能够坚守这份信念、甘心付出一切,哪怕是生命代价的原因,只有四个字——祖国需要。“当时调我的时候,问我有什么要求?我说没什么要求。非常简单,当时我们有一种口号,叫做好青年志在四方……。很简单,党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
从其亲属处获悉,原公浦追思会于2021年8月24日 上午10:30分在龙华殡仪馆(漕溪路210号)一楼八仙厅举行。
在此对原公浦同志逝世表示沉痛哀悼,向为中国核事业做出贡献的原公浦同志致敬!我们永远怀念您!
原公浦,1934年生,山东省掖县人,1959年任中核404厂机械加工班班长。1964年4月30日,原公浦被确定为车削第一颗原子弹铀球的操刀人,这是当时国内唯一的一颗铀球半成品,自发现铀矿起经由十年研制才完成。因其加工的最后关键三刀,被亲切的称为“原三刀”。
原公浦从小失去父母,被生活所迫,十几岁就背井离乡来到上海当学徒。上海解放后,他在党的怀抱里成长。1956年,原师傅到上海汽车底盘厂工作,担任团总支书记。1959年,国家二机部到上海选调一批优秀的技术工人,原公浦因技术过硬被选定到西北从事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1964年,原子弹的核心——铀球在原公浦最后“三刀”的精密加工下达到了组装标准。1994年,原公浦一家从甘肃省404核基地退休回到上海。
作为给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核心零部件做最后加工,也就是切割最后三刀的人,他的作用和贡献至关重要。原公浦回忆说:“当时我们国家第一颗原子弹的核原料就这么一颗,如果在我手里出问题,那么我们国家的核试验恐怕要推迟了。”
著名科学家钱三强曾以“你是一颗螺丝钉,一颗非常重要的螺丝钉”来形容原公浦。上级领导甚至对他说,任务成功与否,“宝”就压在你身上。“三刀”听起来简单,做起来却像在针尖上跳舞,切割刀多进一分、少出一厘都可能导致失败,身边的工程师不停地计算,任务随时准备停下。原公浦说:“我旁边有一个工程师给我们做计算,我进的时候进多少,表上多少,加工完以后,计算下来正好是我进到的数据才能够完整,要是有问题马上就要停下来,要求极端严苛。”
出现问题不仅任务无法完成,生命安全更无法保证,房间四个角落里都装着报警装置,一旦切割超过临界值就需要第一时间撤退。原公浦说:“响了以后在几秒钟之内必须要撤退,否则我受到大量的中子辐射,肯定就没有命了。真正上的时候真冒汗,我穿的三套衣服全都湿透了,离的非常近只有十几公分,防护眼镜也要拿掉,但是我完成了。完成这三刀以后我就瘫倒在椅子上了。”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点,在新疆罗布泊地区,伴随着惊天巨响,紫红色的蘑菇云升腾而起,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而五年前,担任中核404厂机械加工班班长的原公浦,作为上海市优秀技工代表被选中到西北参加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时年25岁的他并没想到自己的命运从此与中国的核工业进程紧紧连在了一起。
原公浦在谈到最后“三刀”成功的完成,自豪地说:“我经历了‘看不见的刀山火海’。”但是,这样的刀山火海、艰难困苦却只能默默藏在心里。因为工作任务的绝密要求,原公浦几乎切断了与外界的所有联系,只剩一个信箱,而且是几十年如一日。
原公浦说,让他们能够坚守这份信念、甘心付出一切,哪怕是生命代价的原因,只有四个字——祖国需要。“当时调我的时候,问我有什么要求?我说没什么要求。非常简单,当时我们有一种口号,叫做好青年志在四方……。很简单,党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
从其亲属处获悉,原公浦追思会于2021年8月24日 上午10:30分在龙华殡仪馆(漕溪路210号)一楼八仙厅举行。
在此对原公浦同志逝世表示沉痛哀悼,向为中国核事业做出贡献的原公浦同志致敬!我们永远怀念您!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