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报到

登录
首页
人民英雄纪念碑
英烈名录
英雄名录
抗疫英雄
寻找英雄

包月录

职务: 组长

家庭地址:

出生日期:1932年  

详细事迹

在战争中洗礼!听奇袭白虎团的包月录讲述那些“战火硝烟” 


 


11月17日,在东区大渡口街道江边街社区的一栋居民楼里,一周前刚过完90大寿的包月录在家人的照顾下,颐养天年。



在其家中,收藏着一些与抗美援朝相关老照片和老物件。



在这些老照片、老物件的承载着的,是抗美援朝战斗英雄包月录的戎马岁月。“有‘白虎团’团旗的照片,那是奇袭白虎团时缴获的。”回忆起抗美援朝的战火硝烟,90岁高龄的包月录眼神矍铄,依然激动不已。











虽然老人讲话逻辑已经不是那么清晰,但那一腔守家卫国的赤诚之心依然澎湃。



“离祖国太近了,不打,他们就打过来了。”



“睡猫耳洞,白天躲,晚上行军。”



“打仗,人的生死不考虑,活着就干,死了就算!”



“许多人,看着上战场去了,以后就再也没看到过了。”



……



在包月录的一句句话语和家人的辅助中,昔年那场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战役,那些尘封在岁月中的战事再次浮现……





苦难少年参军



1932年,包月录出生在四川省(现重庆市)巫溪县尖山区龙台乡。8岁开始,年少的他被迫先后到地主、财主家干活,饱受的生活的艰辛。18岁时,他报名参军。“激动得连饭都没吃,便跑到公所报名,后面光着脚走路到巫溪县城体检……”





入伍两个多月后,新兵的包月录成为抗美援朝志愿军的一员,随队伍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了鸭绿江。“离祖国太近了,不打,他们就打过来了。”



急行军18夜行程1800里



“那个时候,天上有飞机,地面有封锁,行军只能在晚上。”进入朝鲜,包月录和战友们看到的是满目疮痍,“到处是被美军飞机炸毁的房屋,被烧焦的树木、汽车和田野。”





为了防止遭到飞机轰炸,队伍多数时间是白天隐蔽,夜间行军。



没几天,每个人脚上都打起泡,尽管疼痛难忍,一到宿营地就分头挖掩体(猫耳洞),找水找柴煮饭。连续十多天,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风雨无阻。



“在猫耳洞里,地面是水,上面架几根木棒,支着就睡了。”包月录说,在潮湿的环境中染上了皮肤病,伴随自己70多年了,病根一直未断。



包月录讲了一个他们行军过程中的小故事。“晚上有人憋不住想抽烟的,又怕火光暴露目标,成为活靶子,他们就找来油布等,把头部及上半身遮盖的严严实实,藏着抽。”回想着当时的画面,老人呵呵直笑。



在极度的谨慎下,队伍连续18个昼夜的急行军,行程1800里,终于到达朝鲜中部——金城前线。



首次参战荣立三等功



抵达前线,包月录等新兵并未第一时间上战场。但是,每天都能听到前线传来的枪炮声。







1951年10月,朝鲜中线阻击战役开始。



包月录所在部队全副武装出发,奔赴前沿阵地。阵地上,看到许多伤员、烈士抬下阵地,心里有点发怵,但他依然信念坚定,“保家卫国,在战斗中被打死了,死也光荣。”



根据战斗安排,包月录临时指挥新兵,随时准备送弹药到前沿阵地。



“等了一天,也没有接到命令,担心战场出问题,命令传不下来,与大家商量后,将10多个新战友分成4个组,在附近搜寻枪支弹药,趁黑往前沿阵地送。”包月录回忆着说,带领着大家顺着枪炮声摸索着往前赶,摸了几个山头也未找到所属连队。



根据当时情况,包月录等人主动请战,并入其他连队,值守山头。在与敌人的攻守战中,敌人出动飞机大炮,扔燃烧弹,连树根都烧焦了。包月录率领10多名新兵奋起反击,坚守阵地。一个多星期后,为保存实力,接到上级命令,后撤200多米。



“撤离过程中,冲上来的敌人疯狂扫射,身边的不断有战士倒下,血流成河。”包月录讲述,待接防的部队上来,所在的连队总共只剩下20来个人了。



在回撤的途中,包月录请假解手,刚离开没多远,身旁边排长手中的一枚反坦克雷滑落爆炸,“解手,让我幸运地躲过了一劫。”



后来,阵地被夺回。



战后,因表现出色,上级给包月录记三等功1次,正式提拔为班长。



雪地里建起了村庄



1951年12月底,包月录所在的排接到任务,到东海岸设防,搭建茅草房,15天必须完成任务。



照以往行军速度,80里路一夜就能赶到。可是当晚下起鹅毛大雪,本来就背着很重的东西,越走越沉重,加上雪深、路滑,部队行动十分困难。



到达目的地后,站在山上,能看到大海中的美国军舰。



“每砍一棵树都要先把雪刨开,那个寒冷呀无法形容。”包月录说,白天一身汗,晚上变成冰,鞋子里面也结了冰,想脱都脱不掉。大家坚持,半个月里,为连队搭起十几间简易房。与其他连队搭建的房屋一起,在朝鲜东海岸几十公里海岸线山腰山头上形成了“村庄”。



后续部队来后再也不用睡雪窝子,一上来便投入地下工事的修筑,他们也参与进去。朝鲜东海岸工程结束后,包月录等随部队返回中线参加防御作战,他和他的班被放到前沿阵地的最前哨。



“敌人占领的地势高过我们,我们一举一动敌人都看得十分清楚。”包月录等人利用在东海岸修筑地下坑道的经验,用5个多月时间从阵地后面顺山挖了一条交通沟通到前沿阵地,隔几十公尺的要害部位修一座暗堡,利用暗道将各个阵地互相连通。



1952年2月,在战场上的表现优秀的包月录被选调到团侦察排当侦察员。此后多次偷袭敌人阵地,多次抓获俘虏,从俘虏口中又收集到许多新情况。



奇袭“白虎团”



1953年7月,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决定发动夏季反击战役,全面反攻。由于双方武器装备实力相差悬殊,破题的法子“只有智取”。



包月录所在的班被选为“特别行动小组”——对白虎团进行化装突袭。“夜里特别黑,但我们只能摸黑前行。我们抓了两个俘虏,得知了当天过关口的口令,这才得以顺利通行。幸好我们有人会说朝鲜话和英语,将困难都克服了。”



在行进的途中,包月录等13人迅速穿过开阔地,搭人梯翻铁丝网时,个个身上被刺得浑身流血,谁也顾不上疼痛,飞起似的猛跑。“爬铁丝时,一颗子弹从我的右肩上穿过,衣服被打穿了一个洞,要是子弹再低一点或偏一点,可能就牺牲了。”



翻过山梁,下到山谷,在一条简易公路旁,副班长赵顺合突然踩到地雷,包月录受命排除,他小心翼翼地用匕首创开泥土,慢慢用手取掉插销,把地雷刨了出来。



一路伴着凶险,包月录等人算是“安全”抵达白虎团的团部。



“等我们赶到白虎团团部所在地时,里面的人正在开会。敌人就在我们眼前,我很紧张。”回忆起这些细节,包月录嘴角上扬,“战友小声跟大伙说,屋子里的人声称自己地处险要,志愿军绝对到不了那里。听到这儿,我想都没想,就扔了个手榴弹进去。”



巨响之后,一部分人冲进了会议室,紧跟着,枪声、爆炸声接踵而至,白虎团团部直接乱作一团。“一片慌乱之中,敌军压根儿顾不上彼此,只知道往外逃窜。我们剩下的人就埋伏在外面,他们一冲出去,就遭到一阵猛扫。”“后来我冲进一间大房屋里面,见有个台子,上面插着一面印有‘虎头’和‘优胜’的旗帜,让另一名战友担任警戒,我爬上台子拔出旗帜,扔掉旗杆,把它往腰上一缠,带了出来。”



奇袭白虎团结束,“特别行动小组”汇合,人数一个不少,并且没有一个受伤。在不到半小时的战斗中,彻底捣毁了白虎团的指挥系统,打死2名敌团长,活捉1名副师长。



包月录取下系在腰上的旗帜,后来被证实为白虎团团旗。如今,被收藏在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包月录等人在这场夏季攻势战役中,获集体特等功一次。



1955年3月,包月录所在的部队奉命回国。



奇袭白虎团的故事,后来被编为戏剧,拍成电影,家喻户晓。



其他英雄

  • 王克山 副班长

  • 黄诚 军政治部秘书处长

  • 李学忠 东北抗联将领

  • 苏米山

  • 张超郁 湖南省郴州市宜章县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法制宣传股原股长

  • 杜斌丞

  • 李达 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建者和早期领导人之一

  • 吴亮平 历任中共上海市沪西区委书记、中共中央华东局企业管理委员会副书记、化学工业部副部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领导小组成员、中共中央党校顾问。是中共七大代表、中顾委委员、第五届人民政协常委。

  • 周东屏 顾问

  • 韩秀兰 革命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