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琼崖特委在琼侨回乡服务团建立了一个特别支部。图为该特别支部书记符思之。(资料图片)
“我从大革命(即1927年)就参加儿童团。1928年逃去越南继续参加革命。1934年参加党后工作就更加积极了。当年十月,法帝要逮捕我,被迫逃亡回家,1935、1936、1937年我去香港、曼谷等地不断参加抗日救国活动……我已八十有余,特留此信稿作写遗书。”这是1993年6月30日,符思之写给大儿媳及孙子的一封家书。8月27日上午,柔和的阳光透过阳台洒在宽敞的客厅里,74岁的符荣文翻出了这一封家书,她是符思之的女儿,“我阿爸一生都心系家国,他是以一个共产党员的理想与情操走过这一生的。”
精忠报国赤子心
“我们的老家在文昌沧海村,父亲小时候因家境贫寒,15岁便出国谋生。”符思之的另一名女儿符真在回忆父亲生平的文章中写道,“由于有着不错的手艺,阿爸当时在海外要讨生活应该不是很困难,但是他心系祖国,当日本侵略中国的消息传来后,便决定要回国参加抗战。”
1937年,为参加抗战,符思之从越南来到香港,这一次他在香港找到了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并成为了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
抗日战争爆发后,各阶层琼侨广泛参加抗日救亡运动,海外琼侨抗日救国组织还发动琼侨爱国青年组成团体返国参战。这其中,香港团是成立较早、人数较多的一个团。“阿爸那时候在香港,做为党员的他当然会积极参与这样的抗战救亡行动。”符荣文说。
受东南特委指派任香港团党支部负责人的符思之,很善于做团员们的思想工作,且处处身先士卒,每到关键时刻都能发挥出“定海神针”的能量。
1939年初,香港团决定派遣符思之带领第一批队员32人2月11日启程返琼。不料2月11日凌晨3时,传来日本侵略者已于2月10日登陆并占领海口的消息。服务团团员陈克攻在回忆文章中写道,“当消息传来,海生俱乐部的大厅里便顿时挤满了服务团的同志,一时间,有人激愤,有人发愁,更多的人员则是沉默。其时,符思之同志给大家作了简短有力的鼓动讲话,要求大家稳定情绪,作好返琼参战的充分准备,等待‘琼侨总会’的新命令。他的话象一阵春风,冲散了人们心上的愁云。”
1939年4月16日晨,以符思之为领导的香港团从冯家湾胜利登陆。这次成功偷渡极大地鼓舞了服务团的士气。在接下来的几个月,肩负着海外侨胞和港澳同胞重托的250余名爱国青年,一批又一批穿过日军的海陆封锁线。
危难时刻接重担
当时偷渡回琼的华侨团体有三个,分别是香港、星洲和越南团,每个团都分别有相关的负责人。而由于有着共同的理想和信念,三个团的领导不约而同地认识到: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便于领取、携带华侨募捐的各种救济物资,一致做出三个团实行联合,成立总团的决定,并选出符克担任总团长。
1940年8月,国民党顽固派制造了令世人震惊的“符·韦惨案”,符克惨遭杀害。符克牺牲后,全体团员选出新一届的团领导,由符思之任总团团长。
在符思之的领导下,服务团在文昌、琼山等7个县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抗日宣传活动,同时还积极给群众送医送药和救护治疗,广大群众将服务团称为“神医”。符真回忆说,“父亲曾对我说,‘你没见过老百姓是如何欢迎我们的,那场面十分令人感动。’”
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由于同海外的联系中断,侨援断绝,服务团完成其使命,所有团员走上新的抗日工作岗位。虽然服务团的这段历史不长,却在史册中留下了闪亮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