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萍原名朝鸾,字翔林,1904年出生于海南琼山县那流市(今海口市长流镇)堂善村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
少年时,王海萍就有“那流才子”之称,后来考入大学,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王海萍与福建渊源颇深。他曾受党中央的派遣前往福建,任中共闽南特委委员,深入漳州、厦门一带工厂、农村、学校,联络各地在大革命失败后与党组织失去联系的同志,恢复和发展党的组织,重建工会、农协,发动和组织工农运动。
在福建省委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王海萍又当选为省委常委兼宣传部长,此后赴永定与张鼎丞、邓子恢等成立闽西特委,率领永定、龙岩、上杭三县的农民武装攻打龙岩城。后来王海萍将农民武装转移到龙岩白土集中整编,正式成立3个团,成立闽西暴动总指挥部,以永定溪南为中心开展游击战争。
在闽西,王海萍在厦门、福州秘密建立了工人自卫队和赤卫队,对党员加强军事化训练,输送优秀工人到革命根据地参加红军,并在永春县、安溪县、同安县等县建立农民武装,开展游击战争。至1929年底,福建全省已有20多个县建立起党组织,党员达3000名。1930年,王海萍将闽西各县的农民赤卫军6个团3000多人,组编为工农红军第十二军,直接归中共中央和红军前委领导。5月25日,由罗明、王海萍、谢景德、王德和陶铸等5人组成的特别委员会在厦门组织武装劫狱,营救出被捕的40多位同志。
1931年,王海萍接任福建省委书记。在以他为首的福建省委领导下,各地的农民武装斗争此起彼伏,不断发展。党的组织被国民党反动派破坏后,王海萍立即与邓子恢、蔡协民等一起建立省委办事机构,继续领导革命斗争。中共厦门中心市委成立后,王海萍任市委书记兼军事部长,继续领导厦门、漳州、泉州的革命斗争。
1932年4月,王海萍会同陶铸、邓子恢、蔡协民等领导地方党组织配合毛泽东、聂荣臻等率领的东路军(红军)解放了漳州城。由于王海萍在漳州的公开活动中暴露了身份,被国民党特务识破并秘密跟踪。6月,由于叛徒出卖,王海萍在秘密接头地点厦门中山公园被捕,不久惨遭杀害,时年28岁。(海口4月29日讯 习霁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