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报到

登录
首页
人民英雄纪念碑
英烈名录
英雄名录
抗疫英雄
寻找英雄

马凤山

职务: 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飞机总设计师,中国航空学会理事、上海航空学会常务理事和气动力委员会主任、航空航天工业部干线飞机总设计师顾问,自然科学研究员。

家庭地址:

出生日期:1929年5月8日   逝世日期:1990年4月24日

详细事迹

轰六改装:“把马凤山调过来,笔记这么有用,人过来肯定更厉害”

1959年,中国一批专家去苏联学习,在专家讲座时候,苏方一再强调,这些你们不用记,等你们回去就回全发往中国。然而,等真回来后,却始终等不了资料的消息。不得已,只好通过大使馆去交涉。却被告知,这是中央研究院编写,不属于合同中的一部分,不予提供。



这下坏了,因为苏联专家的强调,大家听课的时候都非常专心。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回来之后,却只能说得出一般情况,轰-6的研制工作陷入了瓶颈。就在这个时候,马凤山拿出了他的笔记。原来,他非常仔细,在去苏联之前就学习俄语,听课时候,唯有他把觉得有用地记了下来。





这是一个很厚的苏联生产软皮学习本,上面字迹工整,记录了大量图-16的各类关键信息。包括《图-16飞机的静力试验考察报告》、《图-16飞机强度计算原始数据总结报告》及《从图-16改为图-104的结构考察报告》。



这下,我方在研究和测试时候有了重要的参考,直接解决了很多技术上的阴暗和困惑。 对于原本数据的不足,也有效地填补了很多。轰6飞机的零升阻力系数、最大升力系数等等,都取自"马凤山笔记"。



鉴于这份笔记的重要性, 在马凤山上交之后就被定性为一级绝密文件。若是设计员想要翻看,首先得经过政审,然后再层层审批。并且规定,不可以摘录,不能在办公室过夜。看完后,就会被保存在严格看守的保密室里。



20世纪60年代初,苏联撤走中国专家,这让我们购买的苏联飞机,只能自己改进、改型。到70年代初,确定轰6飞机的机体首翻期时,参考就是马凤山带回来的“马凤山笔记” 。所以说,马凤山对成功试制轰6飞机,那是立下了不朽的功绩。



否则的话,别说后期轰六的各种魔改了,就连样板轰六,我们能研制成功也想不到会延长多久。





在“两弹一星”项目中,其中有个关键就是要把轰六改装为投掷飞机。这是国家大计,周恩来总理挂帅,上级领导特别重视。负责改装轰六的西飞,直接就向上级提了个要求。把马凤山调过来,光笔记就这么有用了,人过来肯定更厉害。



当时是1964年,我们的原子弹在当年的10月爆炸成功,美国防长笑话我们说:“有弹没枪,想忙活。”可任哪个国家也没想到,1965年5月,我们就有了可以投掷原子弹的飞机。这下,弹有了,枪也有了。而这里面的飞机,少不了马凤山的贡献。



60年代后期,国家下达运7、运8飞机的试制任务,而马凤山就是运8飞机测绘设计的总负责人。他敢于创新,思路开阔,还通晓各个主要专业环节的关键所在。在这过程中,又做出了很大贡献。



1970年,我国正式开始研制大飞机-运10,马凤山的轰6改飞机方案得到了上海市和上级的赞同,成为"708工程"的启动方案。





1971年12月19日,巴基斯坦航空公司波音707客机在新疆失事,其飞机残骸对,毫无疑问,对运10设计有相当大的参考价值。可以说,飞机失事虽然不幸,但对运10来说,这却真的是个天上掉下来的馅饼。



他义无反顾地放弃原来自己提出的方案,采用如今的运10翼吊方案, 自1970年7月起,在运10飞机研制的整个过程中,马凤山自始至终作为技术业务总负责人。1978年11月,第一架运10飞机全机静力试验一次成功。1980年9月,第二架运10飞机首飞上天。



不幸的是,在马凤山61岁的那年,病逝于上海。那是1990年4月24日,马凤山的骨灰安放在上海龙华公墓。而他为之付出毕生的运10飞机,就静静地停放在不远处大场机场


其他英雄

  • 黄金生 村支书

  • 宋文骢 歼10总设计师

  • 臧文建 一级警长

  • 杨跃明 战士

  • 姜圣阶 中国科学院院士、化学工程专家、核工程技术专家

  • 吴建 特战连长

  • 邱娥国 江西省南昌市公安局特警支队调研员,三级警监警衔。

  • 胡一新 政委

  • 罗权 高级警长

  • 安忠文 参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