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报到

登录
首页
人民英雄纪念碑
英烈名录
英雄名录
抗疫英雄
寻找英雄

宋任穷

职务: 第一至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共第七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八届中央委员和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三中全会增补)、中央书记处书记,第十二届中央委员和中央政治局委员;第四、第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上将

家庭地址:

出生日期:1909年7月11日   逝世日期:2005年1月8日

详细事迹

1960年苏联撤走所有核专家,宋任穷用各种手段,留下大量珍贵资料










  【每点新防务(1438期)8月25日】:我国在建国初期,为了遏制美国的“核讹诈”与“核威胁”,拥有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的“盾牌”,就必须自己掌握核武器。因此在1955年1月15日,毛泽东在中南海主持召开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时,就作出了建立和发展中国原子能事业的战略决策。从此,中国开始了核工业建设和核武器研制的秘密阶段。并紧接着在1955年4月11日,成立了“和平利用原子能委员会”;1956年11月决定成立第三机械工业部(1958年2月改为第二机械工业部),并任命宋任穷担任三机部部长。

  

  而毛泽东之所以选中宋任穷来担任这个极为重要部门的领导,是源于其对宋任穷几十年的了解与信任。自从1927年秋收起义时毛泽东第一次见到宋任穷开始,在以后的革命征途中,宋任穷多次成为毛泽东选出承担重任的优秀干部。毛泽东对宋任穷的信任和重视,一直从革命期间延续到新中国成立之后。甚至在1955年决定要在全军进行首次授衔时,毛泽东也专门将宋任穷从中共西南局调到北京协助罗荣桓负责此项重任。

  

  

  因此在1955年毛泽东和我党领导层决定开始研制我国自己的原子弹保家卫国的时候,宋任穷再一次被毛泽东委以了重任。虽然三机部成立后党中央、国务院各部门和各地区,都大力支持核工业的起步和发展,要人给人要钱给钱,要物给物。甚至中科院的原子能研究所都整建制的在1958年被划归了“二机部(当年三机部改为二机部)”,刚刚从美国留学归国的邓稼先也被以专门人才重用了起来。可即便这样,我国在刚刚建国不到10年的时间里要想独立研制原子弹这种当时顶尖的武器装置,还是困难重重的。于是,向“老大哥”苏联请求技术援助,就成了顺理成章的选择。

  

  即便从1955年至1958年,在核科学技术和核工业领域,中苏两国政府先后共签订了6个协定。可为了在中国研制原子弹的进程中得到苏联的支持,1957年9月,由聂荣臻任团长,陈赓、宋任穷任副团长的中国政府代表团专程奔赴莫斯科与苏联进行援助谈判。在两国间商谈取得初步结果后,驻苏大使刘晓对宋任穷转达了苏联方面的“意愿”,希望他能立刻回去向毛泽东汇报,就说赫鲁晓夫有困难,希望主席能来一趟。在回国向毛泽东汇报后,毛泽东对代表团的工作很满意,同意签署协议。宋任穷也在重返莫斯科后,在当年10月15日签订了国防新技术协定,规定了为援助中国制造原子弹,苏联将向中国提供原子弹的教学模型和图纸资料。

  

  但当时受“大跃进”的影响,有的人坚持要对苏联提供的设计和设备进行革新改造。宋任穷等人不同意,认为这要慎重,但是要求改造的同志坚持己见。宋任穷无奈,只好给毛泽东写信,要求当面向他汇报。两天后,宋任穷接到电话,通知他到中南海游泳池向毛泽东汇报。在听取宋任穷的汇报后,毛泽东说:“你们的意见是对的。这个原子堆、轴235工厂,你们还没有掌握好,怎么就动手改了呢?比如,写字,先得学写正楷,再学写行书,然后再练草书。”也因为有了毛主席的定论,宋任穷才能向下统一思想,避免了一场可能对主工艺设计和设备盲目乱改的危险。

  

  但当时中苏间的关系也已经处于很紧张的地步,各项苏联援助的项目力度与速度都已经明显放缓,并有了较多保留。比如1958年7月的一天,苏联政府派出的3位核武器专家抵达北京,向中国方面讲授原子弹的有关知识。原本在苏联专家讲课时,在二机部会议室听讲的我国技术专家都在埋头记录专家讲授的重点、要点。但苏联驻二机部总顾问看到台下这种情形后,立即与正在讲课的苏联专家耳语了几句。这名苏联专家立即停下说:“不许记笔记!否则,我就不讲了。”宋任穷见状,为了不破坏中苏间脆弱的技术合作纽带,立即说:“我是部长,这事我负责,会后把笔记本一律收回,大家不要再记录了。”

  

  这个明显带有“防范意识”的“命令”,导致接下来苏联专家讲授的大量与核武器有关的先进技术与原理,我方没能留下准确的笔记资料。但好在当时任九局副局长的吴际霖,悄悄地记录了许多重点。下课后,二机部和九局的有关领导及少数科技人员聚在一起,根据回忆,大家这才拼凑、整理出一份原子弹方面的资料。但即便这样,宋任穷和二机部的领导们,依旧在向几百名苏联专家做宣传,能够在保证工程设计和建设进度质量的大前提下,不再按部就班的按照苏联专家的那一套去做。同时毛泽东也给宋任穷的报告写了批示“一定要把苏联同志,看做自己人......政治挂帅,尊重苏联同志、刻苦虚心学习。但又一定要破除迷信,打倒贾桂!贾桂(奴才)是谁也看不起的。”

  

  可即便这样,在1958年中苏关系逐步恶化后。苏联原来答应1958年11月给中国的原子弹教学模型和技术资料,也已经迟迟不予运来。虽然中方一再催促,但苏方则以种种借口拖延不给。而1959年6月20日苏共中央致中共中央的信函,则成为了中苏关系的一个转折点。赫鲁晓夫借口以苏联、美国、英国正在日内瓦进行部分禁止核试验的谈判,以及苏、美两国政府首脑将要举行会谈为理由,正式拒绝按协议规定时间向我国提供原子弹样品和技术资料!

  

  苏联这种“背信弃义”的举动,一时打乱了我国刚刚在苏联专家援助下起步核工业与原子弹研制进展。但宋任穷充分利用苏联专家等待命令和组织回国的短暂时间差,采取了两个紧急行动:一是抢建浓缩铀厂主工艺厂房,紧逼苏方履行合同,交付设备;二是组织科技人员同苏联专家对口学习,千方百计把技术学到手,把资料弄到手。与此同时,宋任穷布置抓紧我们自己的研究工作。

  

  1960年7月,苏联正式要撤走在华全部专家,同时停止供应一切技术设备和资料。宋任穷以政治家的敏锐指示抓紧做工作,利用请专家吃饭、开会欢送、私人接触等机会,大讲中苏两国人民友谊和交情。这些做法立竿见影,不少与中国科技人员有交往的专家,临走前以各种方式把有关的技术资料留了下来。有的在销毁资料时,却把碎片有意留在了地上。从这些碎片中,中国技术人员得到了许多宝贵的信息,对继续进行未完工的工程有很大帮助。

  

  当然,苏联专家中也有不友好的,他们不但不留资料,并且还说:“这是对你们的毁灭性打击,你们只能守着一堆废铜烂铁。”“从此你们将处于技术真空状态,中国人20年也搞不出原子弹。”针对此,宋任穷发誓说:就是不依靠你们这些老大哥,我们也要自力更生拿下原子弹!其实我国核工业在建设之初,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就明确提出了“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因而,在苏联突然断绝所有援助后,我们虽然遇到了极大困难,但宋任穷率二机部的干部、科技人员和工人群众,动脑筋、想办法,群策群力,很快就实现了全面自力更生,保持了继续前进的步伐。

  

  1960年,毛泽东、周恩来带领一些部长在广州学习政治经济学。学习结束后,毛泽东约见宋任穷等几位部长,康生也去了。康生见到宋任穷就谈起了原子弹什么时候能爆炸的问题。宋任穷说:“苏联原来答应给我们的原子弹样品和资料现在不给了,部党组经过再三研究,即使尽到最大努力,爆炸时间也得推迟到1964年。"康生摆出一副“最革命”的架势,说:“1964年爆炸迟了,还是应该1962年爆炸。”见毛泽东在一旁没吭声,康生就得意了,放高了声音说:“原子弹提前爆炸一天,就对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早一天有利。还是应该1962年爆炸,这对我们国家、对外交、对世界革命人民都有好处。”这时,毛泽东看了一眼不懂科学的康生,讽刺地说:“康生,你去当二机部部长吧!”康生一听语气不对,便知趣地再也不吭声了。

  

  也是在同年9月,宋任穷接到了中央要将他调往东北出任东北局第一书记的决定。此时宋任穷正处于领导二机部整理苏联突然撤走援助后留下的“烂摊子”,大量技术资料和设备需要协调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接收、整理和消化研究的关键阶段,因此宋任穷对中央此时将他调离二机部深感遗憾。于是宋任穷就去找了贺龙、聂荣臻、罗荣桓极为老帅,又去找了邓小平说明自己的想法,但邓小平在听过后却对宋任穷说:“这件事不要再提了,毛主席已经定了,准备去吧。”于是,在向周恩来推荐二机部刘杰接任部长后,宋任穷恋恋不舍地从其一手建立并领导发展起来的我国原子弹研制“阵地”。

  

  1964年10月16日,在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起爆前,接任宋任穷担任二机部部长的刘杰,给宋任穷打来电话,告之当天下午3点爆炸。但宋任穷守着收音机一直等到晚上也没有任何消息。后来才知道是毛泽东要求不忙着第一时间发布消息,而是要先验证是否是真的核爆炸,并且要关注国际上的反应,之后才正式公布。后来,宋任穷在得到我国确实已经成功爆炸了第一枚原子弹的消息后,宋任穷这位共和国首任管核工业的部长笑了。他兴奋地对当时中共中央东北局的其他领导说:“这一声爆炸,用了4年多的时间精心准备,太宏伟了,对于中华民族确实是太重要了。”




其他英雄

  • 张静静 主管护师

  • 甘祖荣 正排职干事

  • 余腾甲 飞行员

  • 潘东升 福建省公安厅党委原委员、福州市政府原党组成员、副市长

  • 郭宪同

  • 于化虎 获得“八一英雄勋章” 被授予“全国民兵战斗英雄”称号“爆破大王”、“胶东民兵英雄”

  • 古剑辉 扑火勇士

  • 谢达铭 东莞市公安局谢岗分局指挥中心原民警

  • 梁文岐

  • 李松霄 县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