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为了革命,将刚出生的儿子送了人;
她,身为高官,却让自己的亲生儿子干了一辈子的护林员;
她,魂牵井冈,去世前就立下遗嘱,要将自己有骨灰埋在井冈山的一棵小树下,为小树做肥料……
许多人只知道曾志是陶铸的夫人,却很少知道在井冈山斗争的峥嵘岁月里,她是红四军后方总医院党总支书记,是一位叱咤风云的女红军。
1932年在厦门从事党的地下工作时的曾志
1928年4月22日,怀有身孕的曾志随朱德、陈毅率领的湘南起义部队到达宁冈砻市。5月中旬,曾志跟着部队上井冈山接受整训。上井冈山时,曾志只有17岁,可已有太多的传奇:她是湖南衡阳农运讲习所经过严酷的军训硕果仅存的女学员,是担任过衡阳地委组织部干事、郴州中心县委秘书长等职位的成熟的革命战士……
1928年11月7日,曾志突然肚子一阵阵地痛,足足痛了3天才把孩子生下来。因大出血,曾志一度昏死过去。未等病体痊愈,曾志就接到命令要随红四军主力向赣南进发。由于情况紧急,她只好忍痛把来到人间仅26天的骨肉托付给王佐部队的副连长石礼保。
1929年1月,曾志随着队伍,告别了井冈山。
陶铸和曾志
石礼保给孩子取名石来发。几年后,石礼保因参加红军被捕,被白匪活活打死。妻子积劳成疾,含恨离开人间。当时,小来发只有8岁。后来,石礼保岳母收养了他。为了维持生计,她常常牵着小来发,走村串户乞讨度日。
解放后,石来发分了田,讨了媳妇,成了井冈山大井村拿工分的农民。
新中国成立后,曾志多次托人到井冈山寻找她的骨肉至亲。1951年,时任广州市委副书记的曾志委托赴井冈山参加慰问的中央南方革命根据地慰问团的同志,到井冈山打听她孩子的下落,但儿子杳无音信。
随后,在时任井冈山区副区长柳辛林的帮助下,曾志才找到石来发。当年10月,石来发到广州见母亲,一别24年,一个是叱咤风云的传奇女英雄,一个是默默无闻的普通农民,母子相见的情景催人泪下。
人们以为石来发找到当高官的母亲,再也不用当农民了。可是曾志把他留在身边住了一段时间后,让他重新回到井冈山当农民。她说:“毛主席的儿子都去朝鲜打仗,你为什么不能安心在井冈山务农呢?”
回到井冈山后,石来发改名蔡石红。此后,蔡石红遵照母亲的意愿,在井冈山垦殖场当了一辈子的护林员。
1999年,曾志的儿子石来发在母亲墓前留影
尽管曾志后来身居广州市委书记、中央组织部副部长等要职,却没有利用权力为儿子谋个一官半职。
1998年6月21日,曾志在北京逝世。同年7月1日,石来发遵照母亲生前的遗嘱,将其骨灰安葬在小井红军烈士墓旁的一处小山坡上。一块普通的墓碑上镌刻着“魂归井冈――红军老战士曾志”11个字。矮小的墓碑平平常常,让你很难与其主人的传奇人生联系起来。
哲学家萨特曾经说过: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是亘古不变的,一个是高悬在我们头顶上的日月星辰,一个是深藏在每个人心底的高贵信仰!
生命熄灭的交代
曾志遗嘱全文
我曾在写给中央一份倡议信上签了名,即死后,不开追悼会,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等。除了上述这些,还不要在家里设灵堂。
我死了,除陶斯亮和在北京的家里人,在京外的,如志修、曼华、春华,井冈山的来发、金龙,宜章的昭德,贵州的铎莲,大连的昭仁,以及祁阳的党政组织 ,和北京的其他任何战友都不要通知。
把我的遗体先交医院解剖,有用的留下,无用的火化。火化时除斯亮少数几个人办理,还请中组部老干部局,帮助料理,但千万不要声张,不让其他人知道。我想这样做,才真正做到节约不铺张。
人死了,本人什么都不知道,战友亲属们来悼念,对后人安慰也不大,倒是增加一些悲哀和忙碌,让我死后作一名彻底丧事改革者!
我的骨灰一部分埋在八宝山一棵树下当肥料,一部分埋在井冈山一棵树下当肥料,还留一点放在家里的骨灰盒里,埋在白云山有手印的那块大石头下。埋下去,静悄悄的,绝不要搞什么仪式。
由陶斯亮把骨灰送井冈山,事先不要告诉来发和井冈山党组织。死后三个月,由陶斯亮发一个讣告,并在报上登个消息,不要写简历生平。
我唯一要求的,是费了多年心血写成的回忆录,请女儿陶斯亮,趁身体健康,脑子够用的时候,抓紧点时间,集中一下精力,尽量快些整理出来。我这几十年的历程,也可以反映我国革命社会历史的一点侧面,不论是好是坏,总算留给后人一点史实。
我上述所有愿望,请女儿陶斯亮遵重我的遗愿,照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