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报到

登录
首页
人民英雄纪念碑
英烈名录
英雄名录
抗疫英雄
寻找英雄

彭德怀

职务: 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帅

家庭地址:

出生日期:1898年10月24日   逝世日期:1974年11月29日

详细事迹

彭德怀:因一细节识破国军阴谋,在窑洞里与毛泽东坦诚相见


 

彭德怀:因一细节识破国军阴谋,在窑洞里与毛泽东坦诚相见



在中国近现代漫长的革命史中,有一位开国元帅经历了各种战争、军事斗争活动,他是中国现代军人的楷模,他就是彭德怀。



彭德怀家中清贫,没读过什么书,很小就出去做苦工贴补家用。





彭德怀



1916年,彭德怀加入了湘军,颇具侠者之风他看到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军阀的腐败黑暗,在军队中秘密组建了“救贫会”。



在一次刺杀当地恶霸欧盛钦的行动中,彭德怀失手被擒,幸运的是在押送过程中,他侥幸逃脱。从此隐姓埋名,回到老家。



1922年湖南陆军讲武堂复办,他在湘军中的好友黄公略和李灿深知彭德华此人谋略过人,打起仗来异常英勇,于是替他报了名。



得到消息后,他急忙收拾行李赶到长沙,并用好友袁植为他改的名字“彭德怀”(原名彭得华)参加了考试。此后彭德怀在讲武堂进行了一年的系统学习,第二年毕业后再次进入湘军,担任连长一职。



经过多年作战,彭德怀屡立战功,到了1928年已经升为团长,同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在自己的部队内部成立了党委会,自认党委书记。





1928年7月17日,彭德怀在团部接待了一位特殊的客人,这个人叫滕代远,他的特殊身份是湘鄂赣边界特委书记。



滕代远此次来到平江就是要与彭德怀取得联系,共商救国大业。滕代远来到平江的第三天,彭德怀得到消息,好友黄公略身份暴露,随时面临着被捕的局面。



当晚彭德怀组织全体党员召开紧急会议,研究解决方案。经过讨论,组织决定以讨饷的名义带领士兵起义。



7月22日彭德怀,滕代远率领第一团800勇士,系上了象征革命的红领巾,全副武装,发动了著名的平江起义。



反动派武装面对突如其来的起义士兵根本来不及做出有效的抵抗,很快平江县城就被战令。此次战斗共缴获步枪1000余支,子弹100万发,活捉反动派强硬分子200多人。



随后平江各地起义部队纷纷前来汇合,并以平江县城为根据地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彭德怀任军长兼第十三师师长。





红五军成立后,虽然一度攻占长沙,但无论在兵力上还是装备上都与国民党军队相距甚远。



此时彭德怀又接到了湖南党委的命令,责令他避免与国民党军队发生正面冲突,保存有生力量与朱毛红军汇合。



而对于朱毛红军,也就是由毛泽东,朱德领导的红四方面军,彭德怀早就心向往之。



于是彭德怀率领红五军采取游击战术进行撤退,终于在1928年12月到达井冈山与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并在不久后改编为红一方面军,由彭德怀担任副总司令。



1930年夏,此时红军经过数年发展,部队迅速壮大,战士总数达到了惊人的10万之众。国民党见此状况开始产生恐惧,同年10月,蒋介石亲自下令调集10万兵力,对苏区进行围剿,扬言要在半年内彻底消灭红军。



面对悍然来犯的敌人,有人建议采取围魏救赵的策略,进攻敌人城市,迫使围剿部队撤退。总前委书记毛泽东却力排众议,提议采取诱敌深入的战略,在主场歼灭敌人。





彭德怀作为红3军团军团长,奉命从袁水两岸东渡赣江,他与朱毛配合默契,严格按照毛泽东“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战略,将敌军戏耍于鼓掌之间,最后国民党军队被中央红军生生拖垮,被各个击破,第一次反围剿取得胜利。



在第一次反围剿过程中还发生过这样一个插曲。某天,红三军团总指挥彭德怀收到秘书送来的一份材料,其中有一封毛泽东的亲笔信。



内容大致是,吩咐古柏(毛泽东的秘书)在审讯“AB团”(国民党反共组织)成员时,想办法将彭德怀定为“AB团”核心人物。



除去这封信外还有许多传单,内容都是打倒毛泽东之类的反动标语。看到这些资料彭德怀大吃一惊,不过凭借他对毛泽东的了解,毛泽东不可能搞这样的阴谋诡计。



于是彭德怀召集滕代远等红三军团的主要领导开会研究此事。通过对这封信的反复查看,最终彭德怀发现了信上的疑点。



原来毛泽东有一个习惯,就是在信件落款处写日期时,从来都是用中国数字书写,而这封信用的却是阿拉伯数字。





这分明是国民党军队的阴谋,想要挑拨我党重要领导人之间的关系,从而搅乱红军的战斗部署,幸亏彭德怀火眼金睛,敌人的阴谋才没有得逞。事后证实,这封信确是出于一名国民党特务之手。



通过这件事毛泽东和彭德怀彼此更加信任,这也是为什么在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彭德怀一直是毛泽东最为信任和倚重的一员大将。



在此后的多次反围剿战斗中,彭德怀协助朱德,毛泽东屡次挫败国民党军队,尤其是在第二次反围剿中,身为指挥官的彭德怀竟然亲赴战场,跨马挥刀,杀得敌军闻风丧胆。



1931年9月18日,每一个中国人都终生铭记的日子,日本军队悍然对我国东北三省发动进攻,史称“九·一八”事变。



此时中央红军在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刚刚粉碎国民党对苏区的第三次围剿。上海党中央在中央苏区成立了中央局,全面领导苏区工作。



当时的形势对中央红军非常有利,苏区内的国民党势力被基本肃清,国民党主力军队既要与日本交战又要整合内部的派系力量,可以说对中央红军的威胁降到了最低。





可是在这时我们党内却产生了不和谐的声音。毛泽东同志曾建议将中央红军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就在苏区继续建设根据地,另派一部分部队挺近赣东北,和那里的红军一起发展闽,浙,赣红色根据地。



但由于此时的党中央,王明的左倾路线占据着统治地位,因此中央的同志大多数都不同意这个战略,白白浪费了一次扩大根据地的大好时机。



没过多久,国民党和日军签订了《淞沪停战协议》,腾出手来的国民党马上抽调兵力,对苏区进行了第四次围剿。



而毛泽东在1932年10月宁都会议后,就被剥夺了军事指挥权,此时的他只是挂了个苏维埃主席的名头,毫无实权。



也就是说毛泽东将无缘第四次反围剿战斗的指挥,结果在王明左倾路线的错误指挥下,中央红军损失惨重,一度陷入被国民党军队追着打的被动局面。



幸而此时周恩来,朱德,彭德怀及时纠正了王明的错误指挥,继续采用毛泽东游击战的作战方针,这才力挽狂澜,挫败了国民党军队的第四次围剿。



1933年下半年,仍不死心的蒋介石再次集结兵力对苏区展开围剿。党中央领导人博古将军事指挥权全权交给德国人李德负责。





李德



而李德在完全不了解红军的情况下,盲目改变作战方式,竟然主动出击,说什么“御敌于国门之外”。



结果使红军陷入了十分被动的境地。防守时又放弃了最为擅长的游击战,改为对敌人有利的阵地战,致使战局进一步糜烂。



1933年11月,出现了一个打破国民党围剿的机会,那就是国民党十九路军宣布抗日反蒋,并派代表和红军联系合作。



但博古等人却认为十九路军不可信,坐视其被蒋介石消灭,白白错过了胜利的契机。



1934年10月国民党军队攻入苏区复地,中央红军被迫转移,开始了震惊中外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第五次反围剿中的彭德怀多次对李德的错误指挥提出尖锐的批评,但却无力左右大局,只能带领部队,奋力拼杀,最终也未能改变失败的结局。



长征之初在李德的错误指挥下,红军行军缓慢,损失惨重,彭德怀曾申请率部吸引敌人火力,掩护主力部队渡过湘江。



可能是由于李德希望将彭德怀这样英勇善战的大将留在身边,他的申请未被批准。结果中央红军遭到桂湘两军夹击,伤亡大半才冲过湘江。





遵义会议场景浮雕



这种状况直到遵义会议的召开,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才有所好转。在此后的战斗中,彭德怀一直拥护毛泽东的领导。



在长征过程中,虽然彭德怀身为高级将领,但只要是他指挥的战斗,就一定会在前线看到他的身影。



汝城的战斗中,我军炮兵多发炮弹未能击中敌方碉堡,彭德怀竟然亲自操炮,一发命中。强渡湘江时,彭德怀的指挥部距离渡口仅有几百米。



有人说,彭德怀就是红军中的猛张飞,其实不然,彭德怀不但作战勇猛而且还非常细心,他每次作战之前都要亲自到前线勘察地形,踏遍战场每座山头,淌遍附近所有河流道路,必须做到对战场了如指掌。



中央红军进入陕北之时,遭遇了西北马家和东北军的联合绞杀。需要留下一名将领断后,保证中央红军顺利入陕。



毛泽东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彭德怀,只有他才有这个能力为大军阻截追兵。彭德怀也确实没让毛泽东失望,这一战他击溃敌军5个团,活捉700余人,彻底杀退追兵,使红军主力从容入陕。





毛泽东得到胜利的消息,高兴之情溢于言表,乘兴赋诗一首“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后来彭德怀将最后一句改为“为我英勇红军”,以此来表明功劳应属全体红军战士。



过雪山时彭德怀发现一名战士负了伤行动困难,就主动把自己的黑骡子让给他。战士死活不骑,彭德怀就让战士抓住骡子的尾巴,生生将战士拉过了夹金山。



周恩来病重,彭德怀命令战士宁愿扔掉武器装备也要将周恩来抬过草地,用他的话说就是:“武器装备敌人会给我们送来,保住人才是最重要的”。



缺粮的时候彭德怀下令杀掉牲口,连他的坐骑也不例外,而最后他却把肉都分给了战士和伤员,自己就留了一些杂碎,失去坐骑的彭德怀,就是靠着双脚走完了整个长征路。



说到长征就不得不提最著名的战役,四渡赤水。就是这次行动彻底打乱了国民党军队的部署,使红军摆脱了追兵。





当时林彪是一军团军团长,他认为毛泽东的行军路线有问题,这样毫无规则地前进,大大消耗了战士们的体力,甚至他还向中央写信,要求毛泽东交出指挥权,让彭德怀全权负责。



毛泽东收到林彪的信立刻召集各军团指战员开会,在会上毛泽东将自己的想法向大家做了解释,但由于信中提到了让彭德怀指挥军事,毛泽东误会林彪的这封信是在彭德怀的授意下写的。



当时彭德怀觉得很委屈,可是前线战事吃紧,他也没把这件事当做大事,就没有多做解释,会后就急匆匆地回到了前线。



但彭德怀没想到的是,正是这件事使他和毛泽东的关系产生了裂痕。在此后多年中,毛泽东在公开场合曾多次提及这件事,可见此事在他心中一直难以释怀。



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后,张国焘不愿接受毛泽东的指挥,表面上接受了党中央制定的北上方针,暗地里则以各种理拖延红四方面军北上。



同时他还企图挑拨彭德怀和毛泽东之间的关系。





张国焘曾对彭德怀说:“长征中,你彭老总的部队打得最艰苦,损失也最大,我给你三个师,听你指挥。



彭德怀当时就反驳了他,同时也看出了张国焘的险恶用心。



此后彭德怀就对张国焘留了心,红军到达毛尔盖地区后,在张国焘的谋划下,党中央被迫放弃了松潘战役的作战计划,转而经草地北上。



此时张国焘率部队已到达阿坝地区,等红三方面军进驻阿西后,彭德怀密切注意毛泽东等党中央领导人的安全,每天都要对中央驻地进行巡视。



某天彭德怀注意到张国焘的心腹陈昌浩突然转变腔调,说阿坝条件更好时,他敏锐地意识到张国焘可能要动手了。



于是彭德怀马上找到毛泽东将这个发现告诉了他,再结合叶剑英送来的密报,毛泽东为了避免红军内讧的局面,即刻决定率领红一,红三方面军北上。



彭德怀临危受命,率领红三方面军断后。陈昌浩在发觉中央红军的行动后,马上联系彭德怀,说毛泽东要率军队逃跑。





然而彭德怀一直坚定地站在毛泽东身边,面对张国焘的威逼利诱毫不动摇,终于协助中央红军到达陕北。



抗日战争时期,彭德怀担任八路军副总司令,1937年底率军挺进太行,在没有援军独自面对十万日军疯狂绞杀的情况下,彭德怀充分运用毛泽东游击战的作战思想,硬是在敌人内部遍地开花,建立了晋察冀,晋冀豫,晋西北三块根据地。



1940年,日军利用国民党和红军产生摩擦的时机,在华北地区大量修筑堡垒,妄图以铁路为柱,公路围网,据点为锁实行囚笼政策。



同年8月,为了粉碎日军阴谋,彭德怀,朱德联合签发战令,一时间华北大地战火四起,最后参加战斗的部队达到了惊人的一百零三个团,这就是后来著名的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虽然取得了胜利,但彭德怀却在战后受到了批评。原因主要有两个,其一发动百团大战有违毛泽东游击战的战略方针;其二,彭德怀发动百团大战前虽然曾向中央请示但并未得到批复。





一次去延安开会,会上因百团大战受到很多同志指责的彭德怀,感觉心里十分窝火,夜里他找上周恩来一起来到毛泽东的窑洞。



红军的三位核心领导人就在这间窑洞里进行了一场交心的谈话,毛泽东向彭德怀做了检讨,说是自己考虑不周,才造成今天的局面。彭德怀也做了自我批评,说自己不该有怨气。



通过这次谈话,彭德怀和毛泽东坦诚相见,消除了隔阂,彭德怀的一肚子怨气也变为了感激和士为知己者死的豪情。



百团大战之后,损失惨重的日军更加疯狂,彭德怀始终处于抗战一线,有效的遏制了侵略者的进攻,保卫了根据地的安全,最终迎来抗日战争的胜利。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冒天下之大不韪,悍然发动内战。此时的彭德怀已经是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面对来犯之敌,他再次奉命出征。





1947年春,胡宗南调集二十万大军进攻陕北,这二十万大军可是实实在在的国民党中央军主力,清一色的美式装备。而彭德怀的西北野战军,仅有两万多人,装备更是无法与国民党军队相提并论。



敌我实力相差悬殊,硬拼肯定是不行的,于是彭德怀在掩护中央转移后,趁着国民党占领延安盲目自大的时机,派遣一队人马将敌军主力引入我军早已设好的包围圈,一举歼灭敌军三十一旅二千九百余人,活捉旅长。



胡宗南战败后,总结教训,命令部队整体推进,不给对手各个击破的机会。彭德怀针对这种情况,马上调整战术,命令一只部队带着国民党军队四处游荡,将战线拖长,将国民党军队拖垮。



十几天后,彭德怀抓准机会,分别在蟠龙镇和羊马河发动进攻,给国民党军队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我军三战三捷,极大地提升了军队的士气,也扑灭了国民党的嚣张气焰,渐渐的在西北战场掌握了主动权。





1948年春,彭德怀率部队攻克宝鸡,延安的国民党军队闻风丧胆,生怕被我军包围,弃城南逃,4月22日,延安成功收复。



此后彭德怀率部队转战西北,攻克西北多个重要城市,直至西北五省全部解放,为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950年秋,我国的近邻,朝鲜人民共和面临美国侵略,朝鲜领导人金日成向毛泽东发来求援信。原定领兵的林彪称病在家,无奈之下本应享受和平生活的彭德怀再次受命出征远赴朝鲜。



同年10月19日深夜,彭德怀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渡过鸭绿江,25日抗美援朝战争正式打响。



这场战争共持续了三年零三十二天,期间彭德怀共组织发动了五场大型战役,共歼敌三十余万。迫使侵略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引咎辞职,美国在停战协议书上签字。





1952年4月回国后的彭德怀奉命主持中央军委的日常工作,任国务院副总理和国防部长。彭德怀主持国防部工作期间,多次视察我国海防线,对我国军队体制进行改革,为国防事业呕心沥血,贡献巨大。



然而等到庐山会议召开后,彭德怀被免去了一切职务,但他并没有低头,始终认为自己没错。



在1965年9月23日时,中央决定派彭德怀去往西南,临行前毛泽东亲自见了彭德怀,他提出对彭德怀的看法应该一分为二,还对彭德怀说:“也许真理在你那边。



之后彭德怀的境遇更加糟糕,晚年的他身患重病,却无法及时得到救治。





1974年11月29日,这位一生光明磊落,刚正不阿的元帅,在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打击下,含冤病逝,终年76岁。



直到1978年12月,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彭德怀元帅得到平反,名誉得以恢复,彭德怀元帅终可瞑目于九泉之下。


其他英雄

  • 张周勤 秘书科科长兼材料科科长

  • 薛克凡 军需主任

  • 潘汉年 中国共产党隐蔽战线的杰出代表,中国共产党隐蔽战线、文化战线和统一战线的卓越领导人

  • 孙占元 排长,抗美援朝“五大烈士”之一

  • 戴汝吉 营长

  • 叶奇蓁 中国工程院院士、核反应堆及核电工程专家

  • 史万忠

  • 袁国平 工人

  • 骆春伟 北海市公安边防支队电建边防派出所原所长

  • 何基沣 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四军军长、南京警备司令部副司令员、华北行政委员会委员兼水利局局长,水利部副部长,农业部副部长、党组成员等职。是第一、二、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三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