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铭章(1893—1938),字之钟,新都县泰兴乡人。1912年就读保定军官学校,时值革命军兴,赴沪参加上海革命军。沪战失败,回南京参加当地革命军。宁战失败后,返回四川入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步兵科,1914年毕业后,任川军第二师刘存厚部排长。1916年护国讨袁军兴,第二师响应护国,参加讨袁,与袁派川军队大战川南泸州,其英勇参战,身重负伤,因功晋升营长,日后逐级晋升。曾任国民政府军川军四十一军一二二师师长、代军长(上将军衔)。在出川抗日前,其驻军德阳,生活简朴,和蔼可亲,对部属生活非常关心。在七七事变后,王铭章坚决拥护抗战救国和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枪口一致对外”的革命主张,率先请缨出川抗日,共赴国难。1937年9月12日,所部德阳誓师后,挥师北上。先到达西安,随后,奉命率部入晋,加入第二战军战斗序列,掩护友军撤退。在晋东南与敌作战中,由于武器装备落后,战斗情绪受到影响,但官兵们依旧沉着坚毅,与敌展开多次恶战,完成掩护友军撤退任务。1938年初,其奉命开赴徐州,参加徐州大会战。随后又临危受命,急驰鲁南,扼守藤城,阻敌南下,缓解徐州之危。是年3月14日,藤县保卫战开始,战斗异常激烈。全体守城战士在其勉励鼓舞下,同心同德,与城共存亡。16日,外围防线被突破后,敌军集中向城内猛烈轰击,其临危不惧,亲自督战指挥,敌第一次突入城内失败,随后增兵,3000余日军包围藤县,17日拂晓,日军向城内疯狂倾泻弹药,进行狂轰滥炸。由于敌我力量悬殊,在督战中王铭章将军不幸身中数弹,壮烈殉国,用鲜血和生命实现了临危不惧,临难不苟,与士兵同生死,与阵地共存亡的誓言;其爱国之殷、死事之烈,为中国反侵略战争史上所罕见。毛泽东、吴玉章、董必武、王明、秦邦宪等领导人为其撰写了“奋战守孤城,视死如归,是革命军人本色;决心歼强敌,以身殉国,为中华民族争光”的挽联。